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2007-05-02 23:43:38)
标签:

法会报道

分类: 寺院报道

(龙泉寺)五一楞严法会报道(200752日)

法会文宣组

 

今日导语:

今天是法会的第二天,上午的主要内容是八关斋戒和放生。一大早,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凤凰岭,在这里为自己的五一假期度过有意义的一天。

八关斋戒要求一日一夜清净持守,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每次参加法会的信众都很希求受戒。

受戒之后是放生活动,两卡车约7000斤水族众生,在三宝的功德加被下重获自由。信众们排班而立,在十几位法师的带动下举行放生仪式。相信透由这样的因缘,一定会给这些众生未来的生命种下亲近三宝的种子。

下午130,法师继续带动大众读诵《楞严经》。

明天上午,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朝山,1500开始演练。

晚上,在佛教文化活动的场地,是师父开示的碟片导视。四周清风,头上明月,于此听经闻法,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愿您此刻能跟我们一样,感受到龙泉寺的甘露法雨。

 

晨起缘念——让光明充满自心

 

每天的晨起缘念都令人难忘。一日之际在于晨,清晨,法师告诉我们怎样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调控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让大家真实地领纳佛法,真是受益匪浅。

调控心念在听经闻法时就已经开始了。法师说,现在反观你的内心,是分别、比较、评判的心态,还是清净、感恩、喜乐的心态?同样坐在这,最后的结果却迥然有别。我们无论对人、对境,都习惯于对外指手画脚,却惟独忘了此时自己内心已烦恼迭起。遇到一个人,我们要么喜欢、要么讨厌、要么没感觉,喜欢是贪相应的烦恼相,讨厌是嗔相应的烦恼相,没感觉是什么?是痴相应的烦恼相。

太阳这么大,无明却涨满我们的心。

在改造世界之前,让我们先改造自己吧。要仔细观察自己当下内心的行相,是与烦恼相应还是与法相应?数数思维在此境中自己如何作意。凡夫常常自以为是地作意,看人不顺眼,而佛菩萨看任何人都似如意宝。“我于虚空如母众,视之尤胜如意宝,依彼能成究竟乐,恒常心怀珍爱惜。” 《华严经》里也说:“若无众生,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是故菩提属于众生。”我们离苦得乐,上靠三宝,下靠众生。依着贫苦的众生,才能成就我们的布施;依着烦恼的众生,才能成就我们的忍辱。佛菩萨一直在忍受我们这些暴恶有情,外境也好,他人也好,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贪、嗔、痴,折射出我们生命的不圆满。

一天的工作生活开始了,让我们学着以纯净的意乐成就每天的功德。这样不断练习,通过法会,一定会减轻烦恼,带着欢喜的心去迎接任何境界。“恒常心怀真爱惜”,那时,光明就会充满了我们的心。

 

 

八关斋戒——真乐的源泉

早晨八点钟,大众排班,有序地来到景区大停车场,求受八关斋戒。在场信众中,有很多是第一次受戒,因此法师慈悲地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开示。

法师说,大家或许认为,只要存好心做好事就行了,对受戒的殊胜利益并不十分清楚。那么不杀生与受不杀生戒,不偷盗与受不偷盗戒有何区别呢?平时,我们大都是凭籍自己的力量来造作,这样的善行善业永远是有限的。而受戒是我们内心为了解脱,成就无上菩提,在佛菩萨面前所作的庄严的承许。同时,受戒后我们会学着以无限的悲心,靠着佛菩萨的功德和无尽的加持,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境界中去行持。没有受不杀生戒时,可能我们面对的是某一个或一些众生,但受了不杀生戒,所面对的就是六道所有的众生。看似同样的造作,累积的福德资粮却有天壤之别。

法师进而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在家菩萨用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供养佛菩萨,而一位出家菩萨仅用一盏灯供养,出家菩萨的功德却要更大,凭的就是他所秉受的清静的戒法。《法华经》将世间比喻为三界火宅,无常大火一直在燃烧,在有智慧的圣者眼里,世间也是如同牢狱。佛说众生可怜,因为佛陀看到了世间生生死死、不断轮回的真相。世间的快乐都是虚幻的,总有一天会消失,无论亲情、友情、恋情,感情越深,离别时所领受的痛苦就越大。佛陀说过,鱼饵虽然好吃,但过喉才三寸,下面就痛彻心肺,永远如此,可是我们却乐此不疲,根本的问题在这里。出家就是因为看到在三界六道中,众生无一不被饮食男女等烦恼所困扰,为无常大火所烧恼,只要还在生死轮回,就永远不可能有真实、永恒的快乐。要想得到永恒的快乐,只有依佛所说,在长远的生命中,依着佛法,一点一滴地净化我们的杂染,一步一步地启发我们生命的智慧。戒的背后是佛菩萨无限的悲心,告诉我们不负责任的造作,一定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无尽的痛苦。

太阳对世间万物都是慈悲平等的。同样的,佛陀看每一个众生也犹如独一爱子,为了救度我们,生生世世以大悲钩牵,希望我们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我们能有缘受戒,也是宿生得到佛菩萨的慈悲摄受,所以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来回报佛陀无尽的恩德。最好的报恩,就是发愿像佛菩萨一样,在一切时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

听了法师的开示,大家非常欢喜。今天受戒,能为我们未来的生命种下得到暇满人身、乃至出家修行、跳出三界火宅的正因。虽然五月的骄阳炙热如炉,但大家收摄身心,在法师的带领下挚诚发愿,誓守清净戒律,为成就无上菩提作出庄严的承诺。很多游客也深受感染,在路边驻足聆听。

 

欢喜放生——给自己一条生路

 

上午10点,两辆装载着鲤鱼和鲫鱼的大卡车缓缓驶进会场,大家端立两侧,在法师的带领下念诵放生仪轨。伴随着整齐的大悲咒念诵,法师手持杨枝,绕场一周,为一切有缘众生洒上甘露水。随后,法师带领大众为它们授了三皈依,共同祈愿在未来的生命中,能由此殊胜的因缘,早日得生善道、修学正法,直至永脱生死,得到真正的解脱。所有这些善业都会回馈到我们自己的生命中来,看起来是我们为他们放生,实际上也是在给自己一条生路。

仪轨进行完毕后,部分同学随车辆前往附近的一个湖泊,代表着大家,怀着一份虔诚的慈悲心,把这些鱼儿放归大自然。今天,是它们生命的一个转折点。那我们呢,我们意识到自己生命的转折点了吗?我们把握好这个珍贵的机遇了吗?

今天,放生现场来了一群特别的信众,他们原来是同一个放生小组的成员,过去几乎每周都会自发组织到北京郊区放生,但是参加龙泉寺组织的放生还是第一次。午斋后,法师特别为他们进行了一堂精彩的开示。

法师非常随喜这些积极参加放生的师兄,赞叹大家的广大发心,并进一步引导大家:“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什么?这件事与我们心灵的苦乐有什么关系?对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放生、救助流浪动物,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是因为看见他们很可怜,因为心里难过而去救他们,这都很好。但是光凭感情去做事是不够的。放生不仅仅是身、语、意行动上的放生,而是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要理智,要有智慧。光靠感情不能真正救助到他们,还是轮回之因。我们先要有正确的佛法知见,努力使我们和众生都解脱出轮回,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针对有居士提到的社会上流浪动物的问题,法师开示:“非常随喜大家的慈悲。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只有人、天才能修学佛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关怀人来帮助到众生。如果我们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修学佛法,人人自然都会变得善良,就不会有人去伤害流浪动物了。我们要想更好的救助到流浪动物,必须从改变人心开始。‘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所有的和谐都是从内心开始,所以,我们当下应该好好长养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在事项上尽力去做,随缘去做,我们也许不能让这些动物这一生能够得到什么太大的改变,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下一世尽快生到人道,跟我们一样有机会修学佛法,这才是真正对生命有帮助的事情,对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1个小时的交流结束后,法师亲手给每一位师兄师姐赠送了结缘品:《地藏经》、几份《法炬》、《放生戒杀文集》、《太上感应篇》、《父母恩重难报》、师父开示的光盘、一串佛珠……大家看到一份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都非常感动。如此众多的法宝,饱含了法师无限的良苦用心,大家真实地感受到了三宝利益众生的那份悲愿。

佛菩萨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如此用心良苦,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报答三宝的恩德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思维的问题。愿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成为与师父心心相印的弟子!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空中天籁——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晚上,在朗朗的月光下,习习的微风中,在法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观看师父开示的碟片,《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师父的法音就像天籁从虚空中飘来

 

佛法是每一个人生命当中都需要的,

是我们生活的核心内容。

一个人如果没有佛法的行持,没有佛法的实践,不懂佛法,

那我们的生活就缺乏了核心的部分,

我们生活的意义就彰显不出来,

我们生活的乐趣也就没有了。

 

遇到烦恼的时候怎么办?

当我们遇到烦恼,发现烦恼的时候,

就是我们修行的开始。

 

学佛法,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一种信心,

对三宝的信心!

这种信心培养起来,

才能够启发我们的善良,

才能够启发我们的智慧,

才能够改变我们内心里面种种的烦恼和业。

 

如果没有信心和信仰,

学佛就仅仅是在文字理论上面的推演,与自己的生命了不相干。

……

 

幕天席地,大家用心的领纳师父的法雨甘露,非常的欢喜。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参加龙泉寺的法会,大家看到,寺院的物质条件这么艰苦,但因为有了善知识,因为有了佛法,大家的生命却过得那么有光彩,佛法真的太美了。师长三宝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修学环境,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真正地造下一份与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共业,这是我们无限生命最大的保障。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龙泉寺)五一楞严祈福法会报道(2007年5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