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僧众弟子 |
龙泉参学琐谈
演愚
初到龙泉印象
早就希望到龙泉寺来看看了,但直到最近才有机会。
初到龙泉寺,感觉寺院空气清新,景色秀丽,有着千年的银杏、古老的龙泉,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场,在吸引着我。
每逢周末,游客与信众便络绎不绝地上山来,听说最近每到周末都有六、七千人,山门外的大停车场常常是挤的满满的。
常住僧众不多,但年纪都很轻,大概在15~40岁之间,朝气蓬勃,整体素质比较整齐。山上有不少护法居士,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他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大多都很年轻,人也很优秀,对三宝信心都很好。龙泉寺刚恢复两年多一点,原有的活动空间很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信众的需要,所以寺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要搞建设,这些义工在山上付出,脏活累活样样干,并且坚持每天上早晚殿,每晚都坚持研习佛法。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的生活过得如此快乐而充实,生命绽放着清新的活力,给来往的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寺院里每年大概有好几次比较大型的法会,都是由居士来筹备安排,把法会安排得顺顺利利、有条不紊,法师只是负责讲开示,作整体的引导。由于法会的成功,皈依、学佛的居士越来越多,而且年轻人、受教育层次高的人也越来越多,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佛法对现实人生的价值。这一切,无不是大和尚悲心和愿力的展现。
常住的生活、学修与管理
大和尚一直倡导“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生活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龙泉寺每天早上4:00钟打板,晚上21:30养息,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条,松紧适度。每周一下午有半天放香(休息)。
因为人少,每天出坡时间很多,除了僧团日常的工作如大寮、内务、行堂、值班等工作之外,还要配合寺里整体的建设工作,搬柴担水,运砖扛石头,样样都干。在大和尚的亲自带领下,大家对出坡都很欢喜好乐,整个寺院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面貌。
大和尚强调“守时、随众”,大家都尽量配合,除了少数执事和承担事务的人员,大部分人都积极参加早晚殿。上殿时,整个殿堂梵音嘹亮,庄严肃穆,很有感染力。
过堂僧俗分开,整个过程很安静,行堂很有秩序。比丘一律搭衣持钵,比较注意威仪。北方缺水,大家平时洗碗、洗脸用水都很节约,并且会把废水储存起来冲厕所,这种惜福、习劳的精神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学习上目前分为甲、乙两个班。甲班目前主要以《备览》的学习为主,同时甲班大部分同学都要承担常住的各种事务,他们对和尚引导的“学习、修行、做事”一体化理念落实的很好,我想这也是和尚培养人的善巧。乙班目前主要以学习为主,现在正在学习大和尚两次系列开示。学完后要进一步对佛法整体的理念进行闻思,同时还设有背书、法器练习等课程,对小净人鼓励他们练毛笔字。
总体感觉,这里的学习气氛非常浓,我参加了甲班的研讨,感觉很好。
这里上课、过堂、诵经、拜佛都要搭衣,半月诵戒,结夏安居,大家努力学着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内涵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寺院里规矩比较严,所有住众不发单资,普佛和个人所得的供养金一律上交常住,同时常住保证个人一切合理开支。平时无故不得外出,大家都比较注意收摄身心,把心缘在佛法的学修和对常住的付出上,真的很让人随喜。和尚说,没有一点道心的人,想要在这里住下去很难,我完全相信。
寺院在管理方面也很有特点,一切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僧众目前有六位执事,按教务、训导、后勤三大块统摄僧团所有事务。每月轮流由一位执事负责寺院整体的事务,维那、悦众等都会按月轮值,和尚说每一个人都要会敲法器。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人的方式,感觉跟了和尚这么多年,和尚一直注意大胆使用人才,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僧俗管理分开,居士部分大家也有充分的锻炼机会。所谓“有承担就有成长”,很多同学几年不见,已经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了。
和尚给我的加持
4月19日我向和尚请益,和尚给我开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整体目前的状况。
和尚说我们努力了这么多年,有的东西目前可以好好总结一下,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有不足?我们培养了这么多人,效果怎么样?有多少人成才了?上课学的东西,有没有变成自己内心的佛法?还是在拾人牙秽,或是与现实生活脱节?这么好的法,我们如果还学不好,那就太可惜了。
第二,居士怎么引导?
内充要与外显相结合,弘法属于外显,在这过程中我们内在如何充实,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关于我去南少林的问题。
一个基本原则:我们无论派到哪里,都要尊重那里的头;南少林能伸能缩,大发展可以,内部修也可以。佛法要与现实缘起相结合,否则很难生存;现在不缺庙,缺的是真正能够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大家都要有整体的观念,依托常住才能把法弘扬开去;外在的东西都是其次,关键在人的心,是否有很好的与人合作的心。
第四,现在僧俗学习的一些状况。
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学不下去,不学了;一种是学的人很执著,不能随顺缘起,与人格格不入,不能相融;有的学得比较好,就认为自己能够代表正法,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消化。
学道次第的目的,是要调整我们过去零散、错误的佛法上的知见。能否与人合作,可以证明你的成功与失败——有的人只是嘴巴上说要配合,实际上还是不会。
做任何事,必须众缘和合,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进入角色,才能成事。有的人现在开会要么不说话,要么不听人讲,根本原因: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别人的想法。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团体的清净、和合、增上。
——
和尚的分析,高瞻远瞩,解除了我内心很多疑惑和问题,让我对团体的未来充满信心,是对我最好的加持。
我的一点感恩
深夜静思,点点滴滴,无不是大和尚的功德的展现,无不是和尚悲心、智慧和心力的付出。末世众生福薄,没有好的修行环境,师友环境。和尚对目前佛法的现状了解得很清楚,也一直发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中国佛教的全面复兴。十多年来,和尚不断地往上承担,而且始终把培养僧俗人才放在首位,为此费尽了心血。每次办法会,和尚始终强调,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而且在和尚悲愿的感召下,一大批优秀的僧俗弟子也开始渐渐凝聚在和尚身边,开始茁壮成长,这是很让人欣慰的。
和尚日理万机,但一有空就要赶回寺里,关心僧俗弟子的身心与学修状况,看看工地的进展情况,一心一意培养人才,想办法给每一个人创造都有承担、锻炼的机会。由于长期劳累,和尚最近身体也不大好,弟子们也非常关心他,并努力为和尚分忧。两年来,龙泉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个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寺院,僧俗弟子朝气蓬勃,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只要来过的人都非常欢喜、赞叹。这是师长三宝的功德,是团体的功德,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希望。
我来寺参学将近半月,和尚非常慈悲,不仅以正法来饶益我,而且在各方面关心我。我常年腰痛,和尚见我就问我腰痛好些没有;我在广化寺承担多年,难得来一次北京,和尚慈悲让我多住几天,要我多跟同学交流;和尚到北大为企业家演讲,特地安排我和几位同学随行,开阔眼界;第二天,特别安排几位法师陪同我到雍和宫、孔庙、天安门等景点参观;龙泉寺僧众到上方寺踏青,我也有机会一起造一份共业……这一切,都是师友实实在在的关怀,在这样一个团体中,我感觉很幸福,生命很有希望,所做的一切都很有意义。
惟愿好好闻思佛陀圣教,为团体好好承担,不负师友深恩,不负难得的人身。也唯有如此,方能感得生生世世师友的摄受,快速圆成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