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安之行总结 |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4月25日)
成蹊
今天要返回北京。6:10,我们就从住处出发了,有法门寺的法师和两位居士开车送行,其中一位年轻的居士只帮忙搬运行李,没有随车。在车上,师父问:“那位居士是谁?”法师回答说:“叫吴某,参加过‘法门之光’,刚学佛不久,有出家的想法。”师父赞叹说:“他很不错。”
一路上,法师汇报法门寺的情况,师父了解后作了指点,还谈到了师父的身体情况。
法师说:“听说前几天师父头疼。”
师父说:“现在好多了。”
法师说:“师父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要多放下一些,不要太操心。”
师父说:“不能放下啊。”
法师说:“很惭愧,不能多分担师父的工作。”
师父说:“要好好学习。以前法门寺闹过一些矛盾,就是因为执事们没有学习。不学习,心里就缘不到法,无聊、没有法,就闹出矛盾来,造一堆恶业。这是主因,其它的都是外缘。”
我听后,心里十分感触和羡慕师父把握因果的智慧,如果没有“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是很难“统理大众,一切无碍”的。另外,我的心里也很受策励,策励自己即使做事,也始终不要忘了学习佛法,正如师父以前说过:“学习也是一种承担”。
到了机场,送行者离开后不久,我收到那位法师的短信:“吴居士说早晨见到师父,生起很大信心,以后会坚决地将佛法学习下去。”我向师父汇报,师父说:“很有善根!”这让我想到说师父其实早就看出吴居士很有善根,不然不会一上车就问他的情况,这即是关注他人的悲心,也是识人的智慧。在师父身边,总能很亲切地感受到佛法的慈悲和智慧。
7:50,我们乘坐CA1206航班,从西安起飞,返回北京,并直接回到中国佛教协会。
在机场,师父到贵宾室侯机,我到普通侯机处。已经七点多,过了平常吃早饭的时间,我犹豫是否要去吃早饭,想到在机场不容易找到素食,登机时间也快到了,还是别吃了。在寺院生活,作息十分稳定,过堂都有固定的时间,这也是一种修行,不过出门在外,不方便的时候,一餐不吃也没关系。过了一会儿,想起21日中午离开北大赶飞机,在首都机场时,也快到了登机时间,师父说:“你自己去吃午饭,看你有没有办法弄到吃的。”我体会师父不仅是顾惜我的身体,更是要扭转我乐简畏繁、少思少业少希望住的小乘习气。因为对自己可以这样不顾及,但如果照顾一群人,就不能这样,而照顾一群人,则要从照顾自己开始学习。
我想我如果不吃早饭,恐怕师父是不高兴的,于是就起身去机场餐厅。看了一阵,发现没有现成的,比较快的只有面条,就又去超市,买了两袋豆腐干,回到候机室也正好刚开始登机。
在飞机上,我没有与师父坐在一块儿,坐稳不久,我找到师父,问:“师父吃过早餐了吗?我买了些素食。”师父似乎有些不耐烦地说:“不用这么罗嗦!”我听了一楞:怎么这么说?回到自己座位,我想:“我都能弄到吃的,何况师父?师父在贵宾候车室,那里肯定提供方便的饮食,师父应该是吃过了。”这样看来,我果然是罗嗦了。于是,我就拿出豆腐干准备自己吃,但看到周围没有人在吃东西,而我一个出家人在众目睽睽下独食,恐怕是要被人讥嫌,就收了起来。没想到,过了一会儿,飞机上提供早餐。我更加明白为什么师父显得有些不耐烦了:我平时不留心观察,对境不用心思考,常常所做的事情脱离实际,往往无用或徒增麻烦,所以师父示现“有些不耐烦”,是希望我不要只满足于粗浅的好心,还要多用智慧观察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益自他。
回到广济寺,师父说:“这一次外出,从21号到25号,四天,时间比较长,可以将见闻觉知做个回顾,思考总结一下。不仅心得体会,还包括风土人情,这些都有意义。”
我说:“好。”
师父说:“你看西安的人比较淳朴吧。”
我说:“我没有感受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他们比较淳朴呢?”
师父说:“所以要做回顾思考。”
回到自己的房间,我开始回顾这四天西安之行。
一、西安的特点
西安是唐朝古都,西安人以此为自豪,并特别崇尚唐朝文化,在沿街公司、商店的招牌上,常常可以看到“梦唐”、“大唐”、“唐华”、“长安”等字眼。22日晚上的迎宾入城仪式是仿照唐代的,24日晚上演出的主题是《梦回大唐》。西安的民风也相对有大唐的淳朴,我们所住的“人民大厦”,服务员的着装都比较、端庄,服务热情,做在客人想到之前,从中确实能感受到淳朴;宾馆放的音乐也比较低缓柔和,没有那种轻薄做作和浮躁喧嚣。组织论坛的工作人员都十分友善,有不少人请我代向师父要念珠等加持物。我曾问一位工作人员西安民众的信仰状况,他说:“唐朝皇帝自认是老子的后代,尊奉道教,现在西安有不少人信奉道教,但信佛的人更多。”回想西安这些特点,我觉得,在西安佛法的弘扬是有很好基础的,它能够很好的结合唐朝文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