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法门寺拜见师父 |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4月24日)(下)
成蹊
大家的祈盼
法门寺是佛指舍利的所在地,引得参加“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许多知名人士都来到法门寺来参访,因此这几天法门寺的接待工作非常繁忙。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组主编跟师父联系了好几次,已经确定好了在法门寺的见面时间,但由于当时师父在西安实在太忙了,未能赶回法门寺,所以这位主编最终也没能面见师父。
忙完近十场主要接待后,我回到房间准备休息一下,这时电话响了:
对方:“我是法门寺的一位僧众,听说大和尚今天回来,我非常敬仰大和尚,很想拜他为师父,不知道师父同不同意。”
我说:“非常好,你怎么知道师父今天回来?”
对方:“我听别人说的。”
我说:“师父是准备回来,但现在还不确定,因为咱们的师父太忙了。昨天我们和当家师去见师父都没见成,你好好祈求佛菩萨,等师父回来了我通知你。至于能不能见到,师父收不收你就得看你自己的因缘了。”
对方:“好的,感谢法师的帮助,烦您到时候通知我一下。”
我说:“好的。”
放下电话,我内心很感慨,善知识的功德就是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感染一群人。师父还没有回到法门寺,就有很多人知道并准备去亲近师父。《论语》讲:“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风吹草偃。”出现一位大德就可以利益一个时代的众生。我在心里默默祈求,希望能够将师父接到法门寺,如果不能至少也要见一见师父,汇报法门寺近来的情况。
晚上的来信
晚上九点零四分,师父来了一条信息:“你明天上午八点让司机到人民大厦xx楼来接我,电话:xxxxxxxx转xxxx。”看到师父的短信我内心非常欢喜,立刻给当家师和佛学院教务长转发了信息,他们也很欢喜,让我过去一起讨论一下明天怎样接师父。当家师很关心地说:“要开咱们寺院最好的车,还要问一问师父机票有没有订好,何时回去。”不一会,师父又发来一条信息,特别提醒我们八点是到他那里的时间,不是出发时间。我立刻给师父回信感谢他的提醒,心里想:师父做任何事情都替我们考虑得很周到,没有师父这句话,我明天可能真的八点才从寺院出发。
经过讨论,考虑到还有一位侍者随师父过来,我们去接的人不宜太多,最后两位法师决定让我一个人去接师父。回到房间,我开始盘算明天见师父的整个流程,并发愿承担为师父博客上的《同师共学》提供素材。我们能够亲近师父,能够跟在师父身边学习,是很难得的,还有很多非常想要亲近师父的人却没有机会,通过博客这种方式,将我们的见闻觉知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体会师父的功德,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再说,写文章也并不难,只要理路清晰,依着生活的实践和师父的行仪,从自我提升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非常轻松并且愉快的事情。总的来说,依着“道次第”所讲的去做,前行、正行、结行中所面临的人、事、物,每一个境界都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广论》里边讲:“所言修者,谓其数数于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修习所缘形相。”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知道令心安住的办法,令心安住在哪个地方,是善的还是恶的。如果是善的,每一个境界都是最好的修行机会,这样就可以将“道次第”的教授在生活当中展现,让居士们能够生动地学习“道次第”,这也是师父的功德之一。想到这里,我不禁发自内心地微笑,带着欢喜进入了梦乡。
见到师父
清晨五点多钟,大寮的典座法师很用心,提前给我准备了早餐,用完餐后我们便匆匆上路了。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一想到今天能够接师父回寺院,心里就很欢喜。不到一会儿,我们便赶到西安城内,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期,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车流,看着他们一副副焦躁的面孔,更感觉到佛法的重要性。其实修行并不难,难的是他们对修行的不理解。真正的修行就在生活当中,比如:当我们面对交通的不便利时,一般人都会非常的急躁,但是作为修行人,我们正好可以训练自己的耐心,这正是我们修行的好机会;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时,就要利用这个机会来训练自己的包容心。可以想像,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圆满的人,比如佛,我们便没有机会去培养一颗能够包容他人的心。所以我们非常需要学习佛法,需要闻思作为修学的基础。这正如师父常常所讲的:“人都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知见。”
来到西安以后,正好碰到一些学佛小组的同学,他们很想见师父,不知道机缘是否成熟。我发信息帮他们问了一下师父,师父很快回信息说“可以”。
见到师父后,师父很关心地询问大家平时的学习情况。学习班的负责人给师父汇报说:“我们每个星期日下午从一点半到六点学习,目前小组里有三四十位居士,都是西安市内的,还有一百多位零散参与学习的。”有一位居士问道:“师父,我们现在怕学习文字,怎么办?” 师父说:“你们先从学习复述开始,这就是听闻轨理的内涵。”因为师父还很忙,于是他们就请师父来给他们签名留念,之后告退。
送走居士以后,我就和师父谈一些寺院的事情。师父说昨天没有回去是因为国家宗教局和陕西佛协的一些人来跟师父见面。
师父问执事学习的情况时说:“大家学习我讲的光盘能不能听得懂。”我说:“可能一下子还不容易,不过我们放得很宽,让大家每次学习之后谈谈自已的体会和受用的地方,共同分享。之后因为执事都在,就可以谈一谈各个堂口的情况,结合师父的讲法讨论如何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师父又问到学院同学的学习情况,我都一一回答。在谈到此次国际道德经论坛时,师父说:“这次论坛管理非常严格,会议通行证都是印有防伪标志的,由此可见国家对宗教交流是非常支持的。”师父又说:“今天还是回不去了,因为省政府发函邀请我参加政府招待会。”最后由于师父还要接见客人,我们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师父的房间。临行前,师父还给了我们一盒素饼,叫我带回法门寺。
出门后,接到师父的信息:“今天事情较多,不要客气了。好好领众学佛。”我心中十分感动。
回到自己房间后,我开始准备写文章。由于事先没有想到今天回不去寺院,所以我没有把电脑带过来。好在有一位居士帮忙,将他自己的电脑借给我用,因为要处理照片,他按我的要求安装好了相关软件并立即开始工作。为了提高效率,我在一旁口述,这位居士打字,不一会儿,我们便将文章的前行部分写完。可见,承办一件事情整体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之后,我们一起出去吃饭。
因为还有其它事情要办,吃完饭后我们到赛博电脑城,并在那里借用别人的网络从邮箱下载由法门寺一位法师发来的前天的一张照片。令人不解的是,当我打开邮箱之后发现没有收到照片,打电话过去确认,他说图片早已经发过来了。无奈之下我们只好等着他重发图片。结果不知是什么原因,图片发了很多遍也没有发过来。商场里人多嘈杂,刚开始我还能够试着从修行的角度来安住在当下,练习自己的耐心和堪忍。没有想那张很重要的图片过了两个小时都没有发过来,慢慢地我内心开始烦燥了。最终,几番周折之后,终于收到了那张祈盼已久的图片,赶紧离开电脑城。当我给对方法师发感谢信的时候,对方回复:“同为承侍师父,没什么的。”坐到车上往回赶,心情慢慢平静下来,我才意识到,修行并非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要在很多次对境当中历练才能够逐渐提升。故《广论》中“于殷重修起疗病想”一节上讲:“我等自从无始以来,而遭烦恼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义,仅一二次非为完足。”师父也说过:“修行要有长远心。”
回来之后我们就开始忙活着继续写文章。这时候有一位居士也来了,想要见师父,她看我们工作很投入,还帮我们拍了一张工作中的照片。就这样,我们写完了同师共学的文章,同时也造了一份承侍师父的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