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4月8日)

(2007-04-08 23:50:29)
标签:

师父同弟子的谈话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48日)

成蹊

中午,师父在房间里跟一位弟子谈话的时候,我正在旁边的电脑上看博客。

起初,我的注意力还在博客上,不一会儿,师父和师兄的谈话越来越精彩,把我的注意力整个吸引过来。

师父:“我们要以极大的包容心面对居士,海纳百川,尤其是北京的居士,大都学得很杂,他们肯来,我们就成就他们学习,不来也没关系。”

师父不但自己心胸宽广,而且还总是想方设法帮我们扩大心胸格局。记得过去一位老法师赞叹师父:“和尚是有大格局的人,格局决定结局,你们要想跟得上这样的师长,必须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心胸格局。”感觉几年下来,慢慢能够看清自己那种我爱执的行相,今生如果不好好跟在师父身边受熏染,被修理,要想靠自己有大的突破,是没有什么希望。

弟子:“有居士反映我们对义工的带动不够。”

师父:“法会不可能所有的法师都出来带,那样僧团会被拖垮。想立刻把居士带起来,不那么容易,必须要有很大的法的力量,同时自己要有很大的功德才可以,不是靠讲道理就可以对他们有大帮助的,因为你功夫不够,转不了他们的心。就像佛像,虽然不会讲话,但因为佛的功德,大家见到佛像就会生清净心。”

承许,真正的说法不光要有教理的基础,还要有行持的力量,也就是教、证功德都要有,否则就像一只鹦鹉,唧唧喳喳叫的很好听,实际上没什么意义。

“我早就告诉你们,法会中要坚持带着居士骨干拜佛,你们总是觉得忙不过来。我的教授你们没有好好实践,所以带不动居士,如果法会中能带着居士骨干坚持拜佛,他们就不会那么累。”

师父是说到点子上了,很多居士总觉得法师多出来几个居士就能带动得起来,不会这么辛苦,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太散乱,有拜佛诵经收摄身心的机会也不去,东跑西跑,所以很容易感觉累。师父在僧团一直强调收摄身心,尤其是承担多的同学更要注意,一有机会就要回到教室坐下来闻思,这样承担才能持久。有很多同学试验后,受益良多。师父自己也是很好的榜样,虽然日夜操劳,但他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的用功。我到师父房间,常常看见会客前的一小段时间,师父都会在书桌前安静地闻思用功。

停了会儿,师父又说:“自己要做什么自己要认得很清楚。就像我,我早就跟你们说过,我以后主要做三件事:建立教法、讲法、育僧。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做起来事很有动力。”师父的念知力很强,不会随便为外面的境界所动摇,内心的目标明确。而我们刚好相反,常感觉自己内心的目标很模糊,面对境界没有力量,这是我们要好好努力的。

弟子:“是否要有居士的带头人?”

师父:“居士头不容易找,必须有大愿力、真发心的人。”是啊,师父何曾不想找到好的居士带头人,但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记得师父过去说过,居士的领头人要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非常了解的,知道在中国怎么办事情,才能把佛法真正弘扬开来。可见,师父心目中要找的人是有明确标准的,但他也有无限的耐心来等待。

弟子:“现在大陆弘法的人也很多,各有特色。”

师父:“是的,以后我们的影响也会非常大。”师父总是显得很自信,不了解的人,说不定会以为师父慢心大。正如《广论》所说:“‘解脱惟依于自修,非他于此能助伴。’此是念其我当自修,不希望他。与慢相似,假名为慢。”师父对于建立教法,总是当仁不让的。

佛法是缘起法,在不同的时代,乃至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地区,缘起就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同样是建立教法的心愿,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现在我就是这样去理解和结合的”,师父说道,“我肯定要这样一直做下去,别人要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不同境界的人,站的高度不同,抉择也不同。我做的很多事,不是考虑眼前的,别人也不很了解,眼前只是打一个基础而已。”

“适者生存,有为法就是要有作为。道谛也是有为法,由此证到无为无漏法,即灭谛,所以我们要努力去造作。”

“至少我要在北京把佛法兴起来,营造好的氛围。一个不信佛的人哪怕要能来皈依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

“在北京,你想要一块地不容易。我们天时、地利、人和具足。天时,国家政策支持;地利,北京是人才汇聚之地。天时地利是时空因缘,缺少了这些因素,事情绝对做不成。只有在北京才有这种辐射力量,别的地方就不可能这样。”师父重点谈了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经过师父多年培养,已经有一支稳定的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僧俗互相配合的队伍,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对个人来说,能够放掉个人得失,以建立教法的心来投入,能够累积到非常丰厚的菩提资粮。

弟子:“有人有疑问,法师父母住在这里符不符合戒律?”

师父:“把出家法师的父母当成一般的居士就可以,当时我建立龙泉寺僧团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心愿:法师的父母可以来寺里看儿子,免费吃住,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部分帮助。况且他们都很自觉、很发心,主动做事情,护持寺院。”

在我看来,师父这种做法,也不只是着眼于目前僧团的几个人而已。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如果对僧众的父母没有适当的照顾,会直接影响到僧团的长远发展。记得师父过去说过,因为80年代以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整体来说近年来僧众出家人数明显减少。有大德忧虑,二十年后中国可能没有人愿意出家,其原因也在于此。所以,师父的发心,应该是能够得到大家理解的。

弟子又说:“昨天的博客把您与大家见面时的开示都登出来了。”

师父很高兴:“现在我讲法,应机性比较强,对不同的人,风格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可以汇编。现在还不是讲经论的时候,只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把一些名相讲出来,以后要讲就是天天讲,不会停。”

师父的心力这么强,我们做弟子的,可得好好希求了。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4月8日)

晚殿后,很多僧众弟子想亲近师父,师父也很慈悲,在德尘居院子里跟大家做了些随机开示。

师父破斥我们一些现行:“现在的人学佛,常常抓住自己的知见不放,越学自己的知见越多,还以为这就是佛法,实际上完全走偏了。”

“真正走对的人,应该越学越少,内空外有。什么叫内空外有?就是自己内心对于世间的见解,乃至于对佛法的执著都要放掉。你放不掉的话就有执著,有执著就有障碍,烦恼丛生。外有,就是心量要广大,容得下任何的人、事、物。我们现在刚好相反,是内有外空——内在自己执著一大堆,要他做事却做不出事来,只会讲空道理,没有用。”

“佛法是缘起法,缘起法的特点就是不断组合,要靠我们的造作让缘起不断组合。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要靠种种的因缘,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发心,好比办法会,我们发心来成就大家,大家才会来,有人来才会有师友缘的出现。”

“如果我们把佛法学通了,有组合缘的能力,就能把事情做成。”

“要培养度众生的心。要度众生先要学会忘我,如果整天想到自己就不行,由忘我慢慢就能通到无我。”

“法会做得越大越好。不要怕大家起烦恼,有烦恼才是真正考验我们功夫的时候,你能够把他的烦恼调伏了,才是你真正积到资粮的时候。所以说,大家有烦恼是件好事。”

“我们每天只想着自己,结果越想越烦恼;菩萨心心念念只想着别人,结果他真正得到了快乐,所以我们要向菩萨学习,发菩提心,忘我利他。”

师父的话总是这么实在。一位老同学说,听了师父的开示,感觉在师父那里,理和事是完全融为一体的,他所做的事就是他内心“理”的自然流露,所以师父的开示才那么活泼,那么有生命力。能够值遇这么好的师父,实在是我们生命中莫大的福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