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3月24日)(下)
成蹊
同学:“大师,你好。我家一连死了七口人,都是近亲,我却好像麻木不仁,我是冷血动物?但是,刚才听了那个同学说她弟弟去世的事,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怎么回事?”
师父:“那你不是冷血动物了,就是热血动物了。”
同学:“那我这不是很矛盾吗?请法师开示。”
师父:“这问你自己啊,你问我,我怎么知道?(笑)人经常会矛盾,自己跟自己矛盾,是不是?不是现在才矛盾,是过去就矛盾,她刚才讲得很感动,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你受到影响,受到大家这个氛围的影响,你也被感动,是不是?”
学生:“问一个比较学术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当年求得四句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的问题是第三句:生灭灭已。无常是三个法印的一个,那无常怎么去灭?第二个问题:寂灭为什么就是乐?寂灭了还有乐吗?”
师父:“诸行就是一切有为法,所有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法,都是诸行无常,生灭灭已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话就是寂灭,就是寂静了,这种境界,就是涅槃,就是快乐。它前面两句谈的是有为法,后面两句谈的是无为法。就这样的意思。明白没有?”
学生:“……真的很难明白。寂灭之后是谁在乐?”
师父:“寂灭,把前面的生灭灭掉了,就不生不灭了,寂灭就是前面的生灭灭掉了,生灭就是有为法了,不生不灭是无为法了。”
学生:“为什么寂灭就一定是乐?”
师父:“寂灭肯定就是乐了,寂灭不乐那我们修行岂不是白修。”
学生:“……”
师父:“你还体会不到无为法的道理。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没有好好的修行就体会不出来。”
同学:“我知道有些朋友喜欢在深山里打坐,不知道为什么坐到后来可以老半天不起一个念头,并且坐到后来就觉得这样很没有意思了,这样就是寂灭了吗?”
师父:“那不能算为寂灭,你只是打坐而已,你就干坐在那里,不一定对人有什么好处。就像一只乌龟一样,在那里也能一动不动,就开智慧了吗?”
又是一阵笑声爆发出来。这位同学心服口服地把话筒递给司仪,另一位同学起来接他的话说:
“打坐究竟如何打?今天打了一下午,觉得腿很痛。还有一个个人问题:人好像总是很复杂,我一方面对国学很感兴趣,加入国学社,另一方面,我又对西方那种浅薄的流行音乐很感兴趣,所以我觉得这样挺矛盾的。此外,我认识一位很博爱的女生,我很羡慕她的那种情怀,而自己就完全做不到。并且,现在自己做很多事情的功利心很强,别人说这个东西有用,自己就会尝试去做,做了之后才发现又不是自己想做的,所有似乎没有什么收获似的。还有,我做很多事情好像都是为了某一人而做的,比如,考大学选生物系,选这个学校,就是为了我哥哥,他很喜欢生物,但高考失利没上北大,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但接下来又发现不知该怎么办了。”
师父:“这些问题都很简单,你只要好好跟人家学就可以了。看到哪个人比较好,就跟他学,看那个女同学哪方面好,就跟她学习。”
同学:“有时觉得有些事很好,也可用这些理论去说服别人怎么样做才好,但可是,好多时候无法说服自己那样做是很好的。”
师父:“不要说服自己,你自己照着做就可以了。”
同学:“如果自己说服不了自己,心里就有矛盾,就很痛苦。”
师父:“那你说服不了自己,怎么能说服别人呢?”
同学:“看过一本书上说,之所以不想改变现在一些不好的习惯,是因为它仍然能带给你想要的快乐。”
师父:“你想得挺好的,你的问题很有意思。”
一位已经成家有小孩的北大访问学者提问说:“我的孩子会告诉我,反正人总要死,不如早死了。我说妈妈很爱你,他就说,那我们一起去死吧。在这个死的问题上,我始终不知道怎样引导他。”
师父:“经常打电话去问候问候他。跟他多沟通,多交流,给他一点快乐,多关心他。”
学者:“他不愁吃穿,跟父母也能沟通,关键是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上学的压力,他说大学读完,也没有工作。”
师父:“那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还是有工作。你慢慢去引导。不可以无缘无故去死,这是世间有问题的认知。”
学者:“早死早脱生。”
师父:“这个不符合佛教的理论,佛教里,自杀是不行的,自杀是犯戒,不能杀人也不能杀自己。”
一位学生问:“佛门说一切皆空,那法是不是也是空的?”
师父:“法本身也是空的。”
学生:“我还是不太明白。”
师父:“那是当然,因为你不明白这个法空的道理,甚至你不明白什么叫做‘空’。”
学生:“明白了。”
另一学生:“法师您好!今天下午我们看了一盘您讲的关于《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的光盘,我觉得很欣慰的是新一代的法师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佛法,而且还吸收了一些科学方面的东西。因为您曾经用量子力学的东西来说明基本粒子的生死轮回,说明人世的生死轮回道理。但是我很冒昧地说,基本力学的轮回,它是不能代表宏观上人世轮回的!从科学的角度说,人死的过程不可逆,我想借这个问题问法师一句,现代的佛法怎么来看待科学?科学在佛法上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它们以后有相通的可能吗?目前我知道科学对佛学某些观点是排斥的,比如说我刚举的轮回的例子,他的观点就是排斥的,它的观点是永世不得翻身。”
师父:“永世不得翻身?”师父笑得很开心。
学生:“也许从佛法的角度看,这话是冒昧的,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开明的法师,大和尚您是怎么看待科学这样一个问题?”
师父:“我举的只是一个比喻,当然,宗教佛教跟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宗教,都是能够来解释宇宙跟人生。科学更多要解决的是物质领域的事,宗教要解决的更多是精神领域的问题。现在社会很多的问题,靠科学是很难解决的。比如刚才那位云南的同学谈到的伦理、道德,它就很难以科学来解释,但可以用宗教来解释。又比如我们人内心当中的烦恼,也更适合用宗教来解释,而不容易用科学来解释。人各有不同视角,它刚好可以互相补充。不是说把科学和宗教对立起来,比较谁对谁错,它们讨论的问题不一样。所以一个人相信科学和相信宗教并不矛盾,人既要尊重科学也应该尊重宗教。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世界上五分之四的人都信仰宗教,60亿人口,有40几亿人信宗教,不信仰宗教的人占少数。当然在我们国家可能正好相反,不信仰宗教的人占多数,信仰宗教的人可能相对来讲少一点。要从整个世界来看问题,不等于说你信宗教就不能信科学,都是可以相信的,它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是不是?那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它们矛盾呢?因为我们在意识当中认为科学是先进的,宗教是迷信的、落后的,所以要信科学不要信宗教,这种念头在自己内心中不能调和,实际上未必如此啊。你看西方那么多大科学家他们都信仰宗教并且那么虔诚,没有矛盾。”
学生:“大法师您好!我想问一个比较外行的问题:我记得有句话说‘人生忧患读书使’,是不是说人读的书越多,越容易痛苦呢?像诗人,很多都选择自杀;知识比较高的人反而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是不是你知道的这个东西本身是你不该知道的所以痛苦呢?还是说因为你不识字,所以不感到痛苦呢?”
师父:“痛苦的多少和知识的拥有量不是很直接的关联,不等于说你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就不会有痛苦,也未必是你的知识越多痛苦就越多。如果你读书没用处就不要读,这是肯定的。就是说从根本来讲,主要来讲,我们知识的拥有量有所提高,我们的能力有所提升,当然对于问题的解决比较有帮助了,这是从世间的层面来讲,因为我们理解能力提升了,才能解决问题。反过来说,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能力,你的问题认识不到,就没办法解决。如果从佛教、宗教这个角度来讲,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宗教主要谈的是善恶的问题,世间主要谈的是是跟非的问题,同佛法是不一样的。世间上所谓的善跟恶,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对自己无利的就是不好的,世间上对善恶的概念很模糊。佛法就谈到善跟恶了,它的含义就更加深刻,你去利人才是善的,你去损人就是恶,与世法上不一样。你读书,所有一切都是为自己的,个人中心主义,它跟宗教的观念是不一样的。现在人为什么知识越多,痛苦就越多?就是人的欲望越来越膨胀,人追求希望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实际上很多东西我们不一定需要。那么你去追逐很多很多的东西,只是说是对物质欲望的加强,未必会是我们生活上必然的需求。这样,自然而然你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很多东西都得不到,这样你的内心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佛教就不一样了,就是要告诉我们从自己的内心方面去着手,而不是在物质的层面上来看待问题,它是从我们内在的烦恼开始调伏,从心境上开始培养,就比较容易联系。”
已经将近九点了,超过了本来预定的结束时间。大家明天还要爬山,司仪只好叫停。今天的佛法飨宴,一定会让大家回味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