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3月17日)
成蹊
上午,福建莆田南少林寺一位执事法师路过北京,特地来拜访师父。
法师曾就读于福建佛学院师资班,算起来也是师父的学生了。我们在广化寺学习时,法师教过我们戒律课,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大家也特别感恩,都尊称他为“老和尚”。看到法师来,大家都非常欢喜。
法师出家很早,八六年剃度,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法师是个老修行,涵养特别好,对戒律尤其好乐,且学习的心很强,二十多年奔走东西,对中国佛教现状很是了解。近年来,在师父的感召下,法师积极承担,为弘法育僧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见面,法师立即给师父顶礼,师父亦长揖至地。师父是法师的老师,又是住持,所以法师对师父倍加礼敬。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二位长者的行仪是最好的榜样,让我们这些晚辈看了很感动,深受教育。
“何时回福建?”法师问道。师父今年春节没有回南方过年,那边的僧俗弟子都很想念师父。
“放下——我现在事情太多,一些具体的事已经管不过来了,你们要发心,好好承担。”师父心中没有任何挂碍,“这边我也不怎么管,主要是讲法,过一段时间开示一次。”
“和尚现在主要是把握方向了,这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到南少林做做,才感觉自己功力不够呵。”法师总是这么谦虚。
“慢慢来,你要常常想:问题总会过去的,它就过去了,老放在心里,业就增长广大,就会越来越麻烦。”师父呵呵一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教授。
对于弘法事业,法师有些感触:“觉得人是越来越不够了。”现在师父担任几所寺院的住持,到处都需要肯发心、能承担的人为师父分忧。
“再过几年就好了,再过几年大家就都能出来承担了。在承担中成长,在成长中更好地承担。事在人为,任何事都一样,我们不去主动做,什么事也做不成。”师父说。
在广化寺,过去很多人不愿意当执事,因为做执事很辛苦,要承担很多压力。几年下来,经过师父一步步的引导,许多同学逐渐意识到,成佛必须先广积福德、智慧资粮,要积资粮就得多承担,像师父那样,为教法、为众生无怨无悔地付出。近几年,佛学院、常住班中,越来越多的法师开始出来承担。
“过去大家学的有些偏。佛法应该是很活泼的,很有亲和力的,如果学了半天众生都远离我们了,都不跟我们接触了,那问题就很大,佛教就衰亡了。”师父说话一针见血。
“不容易呵,建立这些概念很不容易。”
“建立教法,首先要把这些概念建立起来。”

师父让了让茶,自己也端起杯子呷了一口茶水,一边喝,一边若有所思。管理僧团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况且,还要带领僧俗弟子弘扬佛法,广度有情。
法师来之前,曾与一个寺院的当家师交流过一些关于管理僧团的问题,令他很感慨,他对和尚说:“我感觉僧团管理,光从外在行为上着手是很难管理好的。思想改变不了,要想管住他外在的身口不可能,因为你根本问题没解决。”法师这番总结让我想起了有句话归纳说:“在家人情重,出家人见强”。
师父说:“那当然。从外在的行为是改变不了的,要从心上改变。大家不愿意做执事,也是这样的原因。”
法师:“我慢慢感觉到,和尚这几年一直在僧众的教育上努力,确实是抓住根本了。否则大家内心的惑业烦恼炽盛,哪怕你外在改变了一点点,那也是暂时的,表面上好像是改善了,背后深层的东西更麻烦。”
师父:“知见,知见最难。”
顿了顿,师父又强调:“主要就是僧团,僧团如果做不好,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泡影。僧团必须要清净、和合、增上,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规模,它才有足够的影响力,人数少这种影响力量就很弱。现在这个社会很需要佛法,刚好是一个很好的时节因缘。”
“这个时代要是没有佛法,人会更苦,所缘的东西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社会更要出问题。”法师也感叹道。
师父:“你们那批同学还是非常有善根的,大家现在很用功。”
法师:“我也发现我们那批留下的比较多。”法师的那些同学,现在都在几大寺院担任重要执事。
师父:“以后的人我都不熟悉了,因为后面我没有教了,不大清楚了。”师父自2002年10月,常驻北京工作,从此开始心系中国佛教的兴衰,开创起了更广阔的生命格局。
在谈到未来的构想时,师父说:“现在我们内院在改建,以后修好了,内院外院要分开,僧俗分开。以后僧众讲法时再出来,不能混在一起,混在一起佛教就不行了。你看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他们跟居士都保持相当的距离。既要度众生,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行。”在师父眼里,龙泉寺是一个试验的基地,师父希望把它办成模范寺院,对教法发挥很好的影响,所以很多基本的东西,原则的问题,师父会把握得很稳。
法师说:“我到有的寺院,看到寺院虽然请了保安,但也管不好。”
师父:“出家人,佛法不能入心,肯定不行。现在时兴用手机,加上寺院里面管理不善,外缘断不了,心不在道怎么能行。”
法师:“有些出家人事太少,没事干,心无所缘,于是便东想西想,到处攀缘。”
师父:“那是因为这些出家人本身素质不够,出家目的不清,动机不明,是‘末法’的表现。所以我们这种做法,如果做的好,能够挽救命若悬丝的佛教,对社会会有很好的正面影响。”
……
短短十几分钟,两位前辈就僧团管理、学修问题、人才培养以及中国佛教之前途等方面做了很好的交流,让弟子们听了非常受用。生命的航向有这样广大格局的善知识来引领,实在是非常幸福的事。
今天是周末,也难得没有要开的会议,师父时间稍稍宽裕一点,于是特地带着法师在寺院上下绕了一圈,一边走,还一边继续交谈,讨论问题。记得师父曾经赞叹一位善知识:“我跟他交往这么多年,从未见他谈过跟佛法无关的事。”我想这句话用在师父身上,也完全合适。


师父行事略记:
中午,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刘恪一行来拜访师父。


晚,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主任陈肇坤、副主任曾丽钦一行来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