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成蹊
今天要写一写师父的“笑”。成蹊经常写师父与弟子的对话,当亲近师父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师父的笑,是谈话中最常出现的表情。每一次对话就是一个情景,如果没有加入“笑”这个表情,对所谈内容的理解就不容易很全面。假如将“笑”这个表情观想到谈话的场景中,会有非常不一样的体会。观察一段时间后,逐渐感受到:师父的笑是非常有内涵的。
《入菩萨行论·护正知品》云:“自主己身心,恒常露笑颜。平息怒纹眉,善成众生友。”这是师父之笑的第一层内涵,即未言先笑,结欢喜缘。有了缘份之后,再进一步宣讲佛法,对方比较容易接受。正如《广论·四摄法》中云:“爱语有二,一随世仪轨语,谓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为先,慰问诸界,为调适等,随世仪轨,慰悦有情。二随正法教语,谓为利益安乐有情,依能引发信戒闻舍慧等功德,宣说正法。”师父常教诫我们这些出家弟子,最好的说法,就是对方最容易接受的法。如果对方不接受,讲再多法也等于零,甚至还会有反效果。要别人接受我们的讲法,首先要让他接受你这个人。
师父讲话时的“笑”可以帮助听者领会他的意思,将所要表达的内涵善巧送入听者的内心,这是师父之笑的第二层内涵,如《广论·亲近善知识》中讲善知识需具十德时云:“善巧说者,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师父的笑就像电脑与优盘之间的数据连接线,有了这条线,电脑内的文件就很容易输入到优盘里面,并且不会变动走样。同样,师父心中对佛法的体会,尤其是证量的部分,往往要籍由种种善巧方便,导入弟子心中。
师父之笑的第三层内涵,就是他自己常常沉浸在法喜禅悦之中,自然流露出喜悦的神情面容,因为有智慧的原因,所以没有困难能够令他沮丧、气馁。如《入菩萨行论》中云:“一切行为喜,此喜价难沽,故当依他德,安享随喜乐。”很多大德的笑都会让人觉得“天真无邪”,毫无半点杂染,这都是内心境界的自然流露。我也爱笑,但是否具足佛法的的内涵却需要不断努力才行。
上午师父对大众开示一小时,主要从如何听闻、讲说佛法中展开,点出了我们在听闻佛法时存在的毛病及解决的办法。佛堂内还有一些空位,但晚来的居士为了不打扰师父及听法的居士,而在旁边的第二场地看同步直播。师父讲完法,回到丈室时,我们几位僧众弟子,向师父汇报听法后的感想心得。师父说:“我以前讲的‘感悟人生’系列十张光碟,是破世间人存在的邪见,现在讲的是破学佛人的邪见。”我体会到能够被破除邪见,是件很幸福的事。回想依止师父学法数年来,自己那一箩筐似是而非的知见被师父破斥地一塌糊涂,单单为了让我们认清楚“什么是佛法”都需要狠批、猛批,才令我们的心有所转变,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
中午,凤凰岭温暖如春,柔和的日光洒在行人的身上,给游人们增添了一份观景的惬意,很多居士也三三两两漫步在路上探讨着师父开示的内容。午斋后师父去中佛协一趟,下午就赶回来,因为晚上还要为大众开示佛法。
师父每天给僧俗弟子开示两小时,其他时间有客人要接待,还有僧众弟子经常到丈室亲近师父,师父又不知疲倦地谈佛法真义,佛教的发展方向,学修体系的建立,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话题。有空闲时师父还要阅读经论、静坐禅修等。从师父身上我真实看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行相。善知识的珍贵,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生命教导后学、晚辈。师父在开示之余曾与我们谈起他讲法的因缘,师父说:“我要为这个时代的佛教留下一点东西,人的一生中,40~50岁是人生经验丰富并且精力充沛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投入这么大的心力做一件事,都不是很轻易的决定。”每次想到师父语重心长的话语,我都非常感动,心中酸楚,几欲落泪,我看到“荷担如来家业,不惜身命”在师父身上是那样地活泼,那样地真切,那样地实在。
这几天读《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遍参五十多位善知识,当生成就,更加坚固我对佛法的认识,道之根本在依止师长,耳边出现一位善知识对弟子谆谆教诲的声音:“当知善知识,如命不可舍!”
今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有两批客人前来拜访师父。
晚上师父给大众开示一小时,师父从世尊成道说四谛法度五比丘谈起,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而凡夫是以有为法而有差别。师父旁征博引《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俱舍论》等经论,深入阐释,由此展开,点出了我们学习佛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致地将如何正确学习佛法进行讲解,数数开示大家不能执取佛法的文字及外在的仪轨形式,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是契入佛理中的境界,时时刻刻与佛菩萨的法性光明相应,衣食住行都不忘失佛法,让自己内心充满无穷的力量。尤其是当自己迷茫困惑时,更需要缘法、用法。听完师父的开示,有一种智慧增长、饱餐妙法甘露的感觉,对听闻佛法产生了更大的好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