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湖北宏珍
在《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12月19日)》
发表:
上学下诚大和尙,您超荷而行,为弘法、为众生;但您爱惜自己,也同样是为法为生众的。您的存在,就是一面旗帜,让多少人有信心,有方向。
我常想,佛所说的极乐世界,应在人心里,心有便有,心无便无,心常住哪便在哪。大和尙在我们心里,我们便有共生感!
[匿名]
贤谨在《见闻觉知同师共学(12月19日)》发表:
透过看似很细微的事情,却让我们从大和尚身上学到很多优秀的品格。自己时间概念不强,经常放逸,其实是自己没有时时想着生命的无常,更忘记了应该利用好暇满人身,自利利他,直至成佛。大和尚之所以能时时把握时间,是因为他的内心装着的全都是众生,他把生命全都用来弘法利生。而我却常常贪图自己眼下的安逸而浪费生命,真的是无明在控制内心。
读了这篇短文,更深刻意识到要过好这一生,真的要从认识生命的意义和目标开始。有了正确的知见和强烈的信念,相信自己会有更强烈的愿望改掉很多不良习气,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焕发光彩,都成为我们追求无上菩提的宝贵时光。
祈愿大和尚法体安康,也祝愿法师及一切有情六时恒吉祥!
[匿名]
湖北宏珍在《在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全国会议暨科学发展观与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表:
看学诚大师的讲话,如法雨洗一路风尘,人爽心洁气畅。虽是冬天,如行在春的百花园。由浅入深,由深返浅,过度无痕。其隐藏的学识俢养让我仰止。无缘做弟子在左右,有缘相识在博客,也是此生幸事。佛理的俢学是使我们心灵完美的唯一和最好方式。谢谢大法师让您的智慧照耀我们。顶礼大和尚!
[匿名]
幸运草在《见闻觉知同师共学(11月25日)》发表:
"学习佛法,需要我们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以长远心做,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内心的尘垢,而不只是口中念念有词却和内心状态不符。”是啊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不愿揭发自己的蔽病,通常给自己结下不少的违缘,还常常觉得自己委屈,现在看来我是何等的愚昧无知。感恩学诚大和尚的加持!顶礼十方三世一切佛!感谢成蹊法师!
[匿名]
幸运草在《见闻觉知同师共学(12月1日)》发表:
"你们要多发心承担,多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不能整天空谈高深的理论。"多好的教诲啊,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缺乏的就是利他意识,有时只想到自己,没有太多考虑到别人的处境,或许也考虑到他人的处境,但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今天我懂了:只有自己快乐而周边的人不快乐,自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只有周围的人快乐,自己才能真正的快乐!阿弥陀佛!感恩学诚大和尚!
小麦在《见闻觉知同师共学(12月17日)》发表:
“我们做事情,不仅要知道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才更重要。”
小凤在《在“佛教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2006年11月24日于北京大学)》发表:
顶礼上诚下学大和尚!
很精彩文笔细腻美妙字字切理切机!佛光普照!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您大愿慈悲的如来真本性!随喜随喜!感恩三宝!感恩大和尚加持!
"世界和平 从心开始"
每位热爱和平的同胞愿你们能把握好每一次善念的升起,净化好自己的心为我们地球村的和平出一份力吧!因为每一个缘起的改变都会牵动着更大的果报显现,如是因如是果不容忽视!只要我们为善业共同努力从当下做起则是给世界给自己一个最圆满的答案!
[匿名]
期待在《(僧众弟子)花、灯、师》发表:
师父,我常常对自已说要快乐的面对每一天,同时也对我的同学说让他们快乐的生活,每天都面带微笑,然而,我感觉到的并不是这样的,我每天都很不开心,心情很烦,而同学们也都差不多都有这样的心情,你说是不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带给自已或者说是带给别人快乐了。
期待你的回答的一名烦恼的女孩
[匿名]
楚南净观在《见闻觉知同师共学(12月13日)》发表:
人是需要鼓励的,人是需要塑造的,佛法是用来塑造的最佳工具,善知识是操作这些工具的能工巧匠,而鼓励、批评,这些都是打造的手法。如果希望自己被雕琢成精美的作品,就必须敢于让善知识修理和打磨。当然,善知识会运用不同的手法,鼓励也好,批评也好,目的都是相同的,如果我们能在最后成器之前,接纳每一个所谓的顺、逆境界,使其通通转换为成就的资粮,则最终会不枉善知识的一份苦心,成其志业。
每次拜读大和尚的开示,都充满一种心身的快乐喜悦。心中口中不断的:阿弥陀佛…
…
[匿名]
贤艾在《见闻觉知同师共学(12月13日)》发表:
圆觉经说:智慧愚痴通为般若。
六祖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佛法是看心中的境界,不是看学历,世智辩聪,职位高低和财富多少。
学佛的人是最聪明最智慧的。
小麦在《(俗众弟子)试着在城市过一种乡村生活》发表:
这篇文写得真好,没有一点哗众取宠,作者过着一种自然的,不被城市化大机器生产所污染的生活,纯朴的生活。我们今天的社会讲求经济效益,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原则。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淡漠,彼此之间失却信任,人们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地过每一天,甚至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忙碌?所以大家都觉得苦,但其实这个苦又是大家一起创造的。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想,假如我们从小就能够顺其自然地成长,不受太多社会上的人为的物质文明所污染,那么我们会是怎么样的呢?
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追求一种表面的物质的形式的生活,因为失却了目标,以为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无论得着与否,内心都无法平静、喜悦。因此又继续拼命地挣扎着要抓住一点东西,并且一再地循环下去,继续地苦海无边!直至老了、死了、就这样一辈子了…
…
江南阡陌在《见闻觉知同师共学(12月7日)》发表:
“我们现在弘扬佛法,不是靠我们自己有多少能力,是要学会把所有的善缘组合起来。”
---------------------------
的确如此,现在深有体会。我目前再做的一切,靠我一个人的能力,绝对不可能完成。看了这话,让我心中忽然明了起来,我得学会组合更多的善缘。:)
[匿名]
贤仁在《[报刊文摘]如何走出职业倦怠?》发表:
法师们好,隔两天我就习惯的去大和尚的网站看看,觉得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看了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到底我在追求什么呢?觉得真的很累,很想去龙泉寺了,有时做梦都看到我在那里和大家开心的在一起,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拼命的工作却一点也不快乐,一直想有时间我可以写篇文章在大和尚的博客上发表,可是时间总是安排不开,太羡慕那些陪在龙泉寺的义工们,什么时候自己可以舍弃一切,专心学佛就好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