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月12日)

(2007-01-12 23:08:12)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2日)

成蹊

听同修谈心得,说到最近又被大和尚加持了一通,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开车进城办事,离广济寺不远,便从佛教协会接和尚回龙泉寺。

不想一个分心,走错了路,本来应该上白石新桥,结果没有上去,兜了个大圈子,还上了一条非常塞车的路。

和尚训斥道:“怎么搞得,这么不专心,这么散乱。”

说实话,听到和尚这样的训斥,内心当中还是很欢喜的。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妈妈经常批评我,而爸爸总是袒护我,他每次看见妈妈批我的时候,就会说:“干嘛老说小孩子。”可是,我总是像个不知领情的小大人一样,站在妈妈一边说:“我妈说我为我好。”妈妈立马消气,胜利似的看着爸爸,爸爸也嘿嘿一笑,丝毫没有被我“背叛”后的受挫感觉,并且还会在下一次情景重现的时候,重演他的袒护。

出了家,和尚成了法身父母,可是对和尚的信任,似乎不是来自这种关系的确立,而是来自一种自然而然的因果。和尚不经常训人——除非是弟子极有必要被训,则和尚也一定会不失时机地用菩萨种种示现中的愤怒相,适当的呵斥弟子。因为师徒之间的关系,较比世间的血缘关系来说,更多的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而对于一个凡夫来说,信心这个条件不是天生赋予的一种代表某些责任的客观关系,而是在无限生命中慢慢积累和培养的。所以,能够在生命中依止到信任的师长,指引自己的生命不断向上,是最欢喜和向往的事情,不论师长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导,对自己的这种欢喜心来说,都只能是有增无减。

很可惜的是,常常有人会根据善知识的态度来判断这位善知识是否慈悲,虽然忠言逆耳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但是一落实在自己身上,接受起来就像吞铁球一样困难。反之,如果这位善知识平时总是笑脸相迎,宽容和蔼,我们就更愿意接近他。诚然,善知识这样的示现能够和众生结下很好的善缘,这是度化众生的第一步,但是在这样结缘的同时,我们心里也应当清楚,真正调教弟子的根本方向和目的,在于净化弟子心中的烦恼。

和尚说:“顺境当中,是没有佛法可言的。”戳到内心的烦恼,一定会让人感觉到所谓的苦受,而苦受,通常被我们认定为“逆境”。一般情况下,我们只喜欢顺境,并且最好不要遇到逆境,但是当我们遇到所谓的顺境时,说明外在的人、事同我欢喜的东西相应,可我们无始劫来相应什么呢?贪、嗔、痴烦恼,因此我们认为的顺境,通常和贪、嗔、痴烦恼相应,这又怎么能有佛法呢?反之,逆境会给人带来一定程度上身体和心灵的苦受,而引发逆境一定是触痛了我们无始以来相应的东西。贪而不得,嗔而不发,都会引发我们的苦受。所以,只有弟子对“必须要修学佛法”的信念,和对善知识的信心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真正愿意开始碰触和调伏无明烦恼,而这才是修行的开始。善知识在调教弟子,定会先观弟子是否是器,如果信心还没有达到可以调教的程度,善知识就会继续和我们结缘似的磨,陪着弟子慢慢成长——我是这样认为。

所以听到和尚训斥的话,欢喜才对,因为这是师长承许我的信心,已经可以适时适度的开始“学佛”了。

不过和尚在车上又坐了一会儿,大概还是看我欠些火候,于是开始语气缓和地同我聊天,和尚问我:“早上几点出来的。”

我回答:“五点多。”怕堵车,早晨一般都出来这么早。

“哦,那不怪你,一天开车,也怪累的了。”和尚说。

那一刻,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和尚恨铁不成钢,我自己也是这种心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