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月5日)
成蹊
今天继续刊登1月2日下午共修时,大和尚的开示整理稿。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上午我们谈到说话的问题,下午我们来谈听话的问题。
“听话”跟“听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我们常常说听闻、讲说,听闻就是听话,讲说就是讲话。我们在寺庙里,亲近三宝学习佛法的时候,会认为:我到这里以前,已经作好了听话的思想准备,法师告诉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肯定会服从的。但是,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下来,好像法师没有让我去做任何事情,也不需要我去做什么事情,所以呢,我就变成不会听话,因为法师没有讲话,所以,我就没话可听。是不是这样一种状态呢?
我们再来谈“听法”。听法,就是听闻佛法。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讲堂,乃至整个龙泉寺,可以说是一个说法的道场。大家住在这里,住在说法的道场、有佛法的道场,但为什么我们听不到佛法呢?是因为“不属耳”;你可能会说,“我也很认真地听了,非常专注地听了,为什么还是听不进去呢?”是因为有邪执。也就是说,你内心里已经有了一些观点,有了一些你自己对佛法的定见、常见,这就是邪执了。也许你说,“我没有什么邪执,我的内心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一片空白。”就算是这样,但是你的等起心有问题。等起心有什么问题呢?就是对法、法师观过,你会怀疑:法师讲的这个法可靠不可靠?是不是究竟了义的佛法?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虽然也在听法,但是跟没有听一样,因为你肯定听不进去,乃至于根本没办法听。即便说,我也很认真地听了,对法、法师也不观过,并且能够观功念恩,能够照着去做,但是“所受文义不能坚持”,你听完也就忘记掉了,不能执持文义,不能执持所闻法。为什么不能执持呢?“以妄念等令彼失坏”,因为你有妄念。妄念就是失念,就是把佛法忘记掉不在正念中了。这样的话就是,你听闻佛法,怎么会有效果呢?肯定是没有效果的。为什么会把佛法忘记掉呢?是因为我们念力有问题。当然,刚刚开始的第一步,是要先练习“属耳”、“专心”,不能分心。昨天谈到,我们的这颗心一直在分散,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分散自己的心思,这样的话,我们听到的佛法当然就会大打折扣。乃至于我们听了半天也不知道法师讲的是什么意思。
听话也好,听法也好,首先要明白我们与法的关系和与说法师的关系,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如果你说“我就是佛,我就是菩萨”,那也不是没有道理,你发了菩提心当然就是菩萨;并且如果从自性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自性当中都有佛性,你认为法师是佛,你自己也是佛,两者是平等的,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因为你是在听法,所以本身已经有前提了,听法的前提是说法师跟听法对象之间的关系,已经被作了界定,也就是说,你如果你作意:“我是来考考你,听听你到底讲得怎么样?可信不可信?”那么这个关系界定的前提已经没有了。如果你不是来听法的,而是要来考法师水平到底怎么样,功夫如何,那法师所讲的法,怎么能听得进去呢?如果你到每一个地方都是测试法师,你还了得?还学什么法呢?这是不行的。
听法,是你自己内心当中要“希求”、要“求法”,求法本身就是我对某某道场、对某某法师,本来就存有信仰的心,这是听法之前界定好的事情,有了这个前提,那我们才会去听法。如果刚刚开始,你就对此没有决定,信心不生,不知道修信念恩,那么你去听法一定是白听了,绝对是白听了,肯定不会有什么受用,这是真得。因为,首先讲闻二者的关系你都弄错了。
在社会上也是一样,你跟一个人讲话,肯定要知道对方是什么身份,因为这跟自己是有关系的。你如果在路上遇到一个人,随便聊几句,也不想跟他交朋友,那过去也就过去了,谈不上关系的问题。但真正要同对方办事的话,你肯定要知道对方的身份,以及对方的身份跟我有什么关系,了解之后才会去找他,如果还不了解就去找,十有八九是白跑。比方说你要上学,肯定要去找学校;你要贷款,肯定要去找银行;你要学开车,肯定要去找驾校部门,这是肯定的,要找对应的老师。而找老师本身就说明我们有求于人,我们要向人家去学习,才去找人家,不会说,我也不想开车,我也不想上学,只是随便跑到学校里去混,那不是把时间都白白晃过去了吗。这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我们常常学佛法的时候,忽略了这个问题,觉得法师讲的佛法是跟大家讲的,固然是对大家讲的没有错,但如果觉得唯独不是给我自己讲的,就有问题了,听法的效果在你身上就发挥不出来,作用就产生不了。
我们学习佛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论里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地告诉了我们,但是我们能不能认识到自己内心里这些问题呢?要不要去认识这些问题呢?这就意味着说,我们是不是真正下决心要去学佛法,还是只想到佛门里来看看,热闹不热闹,结交一些朋友,一两个礼拜来聚会一下。这是不一样的,最后的结果肯定、绝对是不一样的。
什么叫做“纳法成业”?所谓纳法成业,就是把法变成自己身语意业的一部分,反过来说我们自己的身语意业,我们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体现和代表佛法的。法师说法,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把佛法纳入到身语意业当中。一位说法师为我们说佛法的时候,他今天所讲的内容,跟昨天、前天、过去都是连贯的,因为过去所讲的道理你已经都明白了,所以法师要进一步讲说。说法师也知道你是什么根器,你的问题在哪里,你现在是覆器、垢器、还是漏器,他都清楚。如果是覆器要怎么对治,如果是垢器要怎么对治,如果是漏器要怎么对治;覆器,覆到什么程度;垢器,肮脏到什么程度;漏器,漏到什么程度等等,说法师都是比较了解的,了解,才有办法来帮你对治。
也就是说,我们过去已经有了那些前提和基础,所以不需要说天天来强调它们。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前提、基础,原则性的问题忘记掉,那么你就又要回到这个话题上来进行心态上的调整,否则就会成很大的问题。长此以往,慢慢你就会自我感觉:经本拿起来自己都能够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通常讲的三宝,通常说的依师、建教、立僧,就都不需要这样一种安立了,只要你能够认得字,就都能够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肯定是不一样的。世间上的人、有文化的人,他也认识字,中学、大学里的老师,都认识字,但是你拿佛经请他解释,他能够解释吗?肯定是解释不清楚的。你自己能够解释吗?也许你可以解释出一些东西,但是你的解释得跟我们的解释肯定是有差距的,绝对是有差距的,在境界上面会有很大的不同。你只是在经文的理路上面打转,绕来绕去,其中的内涵、关键点,你根本不知道。尤其是我们当下的问题:你错在哪里?自己是没有能力反省到这个问题的,如果自己有能力反省到当下现行问题的话,那这个人就很了不起了,因为他不妄念,时时刻刻都在正念中。在正念中,对法的思维就会非常深入、非常细微、非常系统,则这个人的思想跟一般人就是不一样的。但这是我们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只是能把这些文义记住,能够把科判背起来,能够把大概的文字、主要内容了解,就很了不得了,更不要说经文里面的内涵理路,更不要说你能够把这些文义变成我们内心中的境界,变成内心中的佛法,纳法成业,那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所以,大家在这个道场里用功学习,很多情况下,同行之间的关系,学者跟法师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上述这些前提。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情况下,法师为我们讲的话,我们不会把它当成佛法。你会说:“法师讲的好象都是事务性的工作。”法师说,你去扫扫地,你去开一下门,开一下窗,你会不会从中体会到这是佛法?你只会理解说,扫地就是扫地,抬水就是抬水,煮饭就是煮饭,通常你不会认为这是佛法,不会把这些事跟修信念恩、观功念恩、依师法、积聚资粮、发菩提心等等联系在一起,最后纯粹变成做事,跟世间一样了。这是不行的,这怎么能得到感应,得到加持呢?刚开始作义工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法师说一说,就有加持了。”但是你会发现,自己好象又体会不出加持的力量。是不是有那么夸张,做一下就有加持,你都体会不出来,何谈真正得到加持呢?加持确实是有的,你去拜泥菩萨都有加持,更何况是人,更何况是会说话的法师,肯定会有加持了。
那么为什么不能得到加持?是我们自己有问题。心生种种法生,就看你怎么作意,怎么安立,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我们无始劫来处于无明状态,所以你心中的正念、善法,现起的时候是非常短暂的,甚至只有几个念头,其它大部分都是非常深重的无明尘垢,所以就会轮转。所以我们需要在庙里花很长时间来闻、思、修,来熏习。熏习的意思,就是说比如你要烧一个花瓶、烧一块瓦片、烧一块砖头,你要拿到窑里面去,让它慢慢去熏,不能太快,快的话,它容易被烧裂,因为它是泥土做的。我们人也是一样,培养自己善法习性的时候,火不能太烈了,火太烈就烧坏了,除非你是金刚之身那没关系。即便你是钢铁,也需要用火烧,如同炼钢铁,需要几百度、几千度这个量,这就是更高的功夫。一般来说,我们只能慢慢熏习,一点一点来,否则把身体烧坏了,就更加学不了了。你现在要想一下学到什么程度,一下开大悟,一下就成佛,但你本身不是那种材料,烧一下,岂不是立刻粉身碎骨?这是真的。以现在人的根器,只能从熏习开始,从闻思修开始,逐渐养成一种好的习气,一种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进步。
以此同大家共勉。
笔者小记:
连续四天,终于发完了元旦共修期间,和尚对大众的开示,不知坚持并认真看下来的各位有什么感受,大可留言表达。
笔者在现场聆听的时候,没有足够敏捷的思维和严谨系统的逻辑紧紧跟上和尚的理路,但是过后整理的时候,静下来一句一句读,一段一段理解,发现和尚今年的头炮开示便像一把利剑一样直刺人心中的烦恼。从我们的起心动念,到内外的细微感受,从怎样说话,到怎样听话,和尚用他切身的证量,如实地指出了连我们自己对自己都观察不到的现行。
更加确信,和尚不是来陪我们玩耍,和我们做做事,结结缘而已的,和尚是真正想带领众生,提高生命质量,正确、快速的步向菩提之路的师长。
弟子的生命,因有师长而美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