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23日)
成蹊
晚殿前,和尚叫我过去一趟,原来是他的手机出了问题。因为工作需要,和尚每天都要收发很多短信,有些信息需要留存,所以特地选择了一款内存容量大,并且可以将短信息导入电脑的手机。今天不知出了什么问题,短信息发不出去,并且内存虽然显示还有30兆空间,但已经存不进信息了。
拿着手机导线在和尚房间里的电脑前鼓捣了半天,终究没有解决问题,手机软件和电脑软件的兼容程度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乐观。和尚看我一时间也没什么门道,就让我把它的手机拿回去慢慢琢磨。和尚的手机可是他重要的弘法工具之一,对于需要处理的信息,他从来都是第一时间回复,从来不拖拉,尽量不耽误对方的时间。《华严经》中讲了诸佛“不失时”的功德,和尚弘法度生对时机的把握,总让我想起这个词。
所以感觉很有压力。手机放在我这儿,意味着和尚不能及时处理很多事情。我向和尚保证:一定尽快弄好。和尚很轻松地说:“不用尽快,弄好就行了。”
人的思想真是奇怪,对于和尚的感觉,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很大的差异:课堂上,和尚就像智慧的佛陀,生活中,和尚就像和蔼的慈父,怎么轮到自己帮和尚做事的时候,以上感觉就统统现不起来,那种心情,更像是下属在接受老板布置任务。
这样的心情好象是不大对头,做过和尚侍者的同学,在这点上有些人和我有同感,并且我们发现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跟和尚做事很累”。因为和尚布置下任务后,我们会急于想尽一切办法,试图以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最后即便事情做好了,人也是耗心竭力,反省内心,还会发现增长了许多慢心之类的东西。当然把事情做好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从中学习到的,不应仅仅是事情本身怎样做最完美,更多的应当是学会看到佛菩萨的功德,增强自己对佛法的信心,并策发更广大的发心。
从和尚房间回来,赶紧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打电话到诺基亚公司咨询了好几次,还花了一个多小时下载软件,颇费了一番周折后,终于搞定。和尚的手机使用还不到三个月,里面已经存了两千多条信息,其中有四分之一是他发给别人的。对于多媒体手机软件来说,照现在的发展水平,这么频繁的使用短信功能,想要不出毛病也不容易。
一看表,9:50点,兴冲冲地跑回丈室还手机。在门口听到房间里有洗漱的声音,想到和尚每天休息都很晚,就没有着急敲门进去。回到房间稍等片刻,十点钟再过去,没想到偏偏和尚今天休息得早,已经熄灯了。听旁边的人说,刚刚熄灯至多一分钟,于是心里更加郁闷,用四个字形容当时的心情,叫捶胸顿足。进了丈室中厅的门,在卧室外徘徊了好半天,几次想敲门,终究作罢。回到房间里,一夜都没怎么睡好,觉得自己太粗心了,做事把握不好缘起,耽误和尚的工作,心中非常的自责。同时,也反省是自己业障深重,和尚每天都过了十二点才睡,怎么今天唯独让我赶上这样的境界,也太巧合了吧。
早上四点,就急匆匆地把手机送回去,想要道歉,欲言又止。和尚拿到手机,也没有多说什么,立刻开始回复处理相关的事情。
大概这样的境界是对我内心的一种考验吧,静下心来想想,还是自己的执著太强,抠在结果上放不开心量。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虽然有时候并不是你愿意。很多情况下,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无明从四面八方涌起。
记得和尚以前说,他对三样东西比较敏感:建筑、文字和人,而对于电器和数码产品之类,就没有很敏锐地感觉。可是让人感慨的是,和尚虽然对这些不敏感,但是如果众生有需要,他便都会去学着使用。通过手机,可以迅速处理许多事情,于是他就花时间在手机上打字;通过博客,可以方便接引许多众生,于是他就花时间呆在电脑前。我倒觉得,这种所谓的“不敏感”应当是一种示现,使得做弟子的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境界学习承事善知识;另外,从现实缘起上来说,如今众生的福报,好像也很难感得对世出世法一切事物样样精通的人出现。
以前我接触电脑和数码产品过多,早已十分厌烦,现在过起了寺院生活之后,更是近于排斥它们,特别是对电磁辐射和颈椎病的担忧,时时督促我要远离这些高科技。即使知道做这些事情是常住需要,弘法事业需要,但是做起来依然会有些心理障碍使自己不大舒服。每到这时候,就会用和尚的所作所为策励自己,一种典范的力量便会油然升起占据上风。和尚好像从不为这些事烦恼,他做事,向来都是忘我的。虽然他一定也知道电磁辐射对身体的伤害,但是为了众生,他宁愿亏损自己的健康。即便住院期间,他也要弟子把手提电脑带过去,就在病床上半靠半倚着打开博客解答网友们的疑问。
用手机发短信息也是同样,说是“短”信息,实际上他经常会发五六百字的信息教导或鼓舞某一批弟子。也许打个电话会更省事一些,但是文字可以流通,供人传阅,更可以让看的人反复品味,慢慢思考。通过这些文字,获益的人决不仅是持有手机的某人而已。因此,再耗时耗心耗力,只要对众生有益,他便会当仁不让地去做。
和尚有句话非常有力量,说:“想要度众生,就不能怕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