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22日)

(2006-12-22 23:07:32)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22日)

成蹊

几位外出受戒的法师,前天受戒功德圆满回到寺里,比丘僧团的队伍又增强了新的力量。今天下午,新受戒法师在寺院各个殿堂礼拜后,到丈室拜见和尚。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2日)

 

不由得想起了三年前,龙泉寺最早的几位法师,随和尚从南方来到北京,当时还没有找到龙泉寺这个道场,法师们就在城里的柳芳精舍居住。那时,大家对于未来的弘法事业将怎样的开展,头脑里完全没有概念。和尚当时在佛教协会的工作非常忙,也不能时常和我们在一起。并且,大家出家的时间不长,也觉得自己信心和学修都还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不断增长。面对这样一个开创性的局面,我们对自己能否承担好自利利他的佛法事业,心中模糊不清。

一天,和尚来到精舍,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盗贼,希望子承父业,于是天天向自己的儿子传授如何偷东西的方法。有一天晚上,他带儿子潜入一户人家,摸索到一个箱子,老盗贼把箱子打开,叫儿子到里面去拿东西。结果儿子刚一进到箱子里面,盗贼就啪的把它关上,并且上了锁。他跑到外面,大喊:“捉贼啊!”惊动了这家的主人后,就飞快地逃开了。

且说箱子里的小偷,焦急万分,一边埋怨父亲的狠心,一边又要好好地想办法以求顺利脱险。最后他急中生智,想出在箱子里学老鼠叫的办法。这家人听到箱子里有悉悉索索的动静,很奇怪,便打开箱子察看。就在箱子被打开的一刹那,小偷一个箭步窜出来,吹灭了房间里照明的蜡烛,飞也似的逃走了。

回到家里见了父亲,小偷气急败坏地质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置他于死地,老盗贼平静地笑笑,说:“你学到手了,可以出师了。”

在那样的因缘下,和尚讲这个故事,是什么用意?

和尚告诉我们:“如果想要等到自己能力够了再去承担,那永远没有这一天。真正的承担靠的是发心,在发心承担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能力。”

大概可以这样说,故事中的小偷当时并没有承担心,但是在那个危险的境界中,逼迫他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困难。我们也是一样,平时的学习生活如果安稳平静,按部就班,则自己很容易满足甚至会享受这样的生活,如此,就会怠于发心承担。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习气使然,我们需要一些特定的境界,或特定的压力,迫使自己发心,逼自己成长。

和尚说,真正的能力培养,是有一定的顺序次第的。首先,要有发心作为基础,其次,需要一定的师友缘作为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承担,不断学习,能力才能慢慢培养起来。

和尚23岁作方丈,如此年轻就承担起广大的事业,其所承受的压力,是鲜为人知的。近二十年来,和尚示现的风格一直是这样——在发心和承担中不断接受更强猛的境界,和更严格的挑战。和尚小的时候,体质也不好,现在能承担这样的事情,最主要的就是靠发心。当代,急需这样的人才,边学边做,边做边成长。

我们想象中的关起门来安静学修其实会让自己成长的步伐变得很缓慢,我们应当时时想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并不失时机地尽我们的力量回报这个社会。常常,我们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发心不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