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5日)
成蹊
整个晚上,都在听和尚谈团体发展的一些构想。
和尚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一天,一个精通剑道的人到一家茶馆喝茶。茶艺师为他倒茶的时候,剑者看到茶艺师的神态、表情和动作都异于常人,非常专著,于是他就问:“看您的气质,应当是练过剑的吧。”
“没有练过。”
“我不信,这样的气质,只有练过剑术的人才会有,所以你一定练过。明天,我要约你比剑!”
茶艺师反复申辩和推托,但剑者一直不相信,执意要和他一决胜负,无奈,茶艺师只好答应下来。剑者走后,他开始思忖:自己不懂剑术,明天和高手比试一定会没命,听说城中有一位武林高手,剑术过人,不妨去拜访讨教。
打定主意,茶艺师就来到武林高手的家中,一见到大师,便跪倒在地,向他请教:“您是否能告诉我怎样能死得比较庄严?”
“哪有人求死的?到底怎么回事?”
“明天,有位剑术高手要和我比剑,可是我不会剑道,明天一定会死。”
“你以前学过什么?”
“学过茶艺。”
“那么你把你的茶艺施展出来让我看看。”
于是茶艺师就挚诚恭敬的施展出浑身解数为大师泡茶,那种内心的宁静和安稳,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大师看在眼里,仔细品味着。突然,他说:
“你回去吧,明天你不会死的。”
“为什么呢?”
“你只要把你今天泡茶的这种功夫使出来和他比剑就好了。”
第二天,敌手来挑战,茶艺师就按照大师告诉他的方法,放下全部念头,把多年潜心研究茶艺的功夫尽显出来,平静祥和,若无其事。他非常自信、缓慢地做着比剑前的准备动作:整理衣服、握好剑、站端正……突然,他的对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他说:“您今天的气质和举动,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您绝对不是一般人,我拜您为师。”
故事结束了,我们从故事情节中回过神来,端身正坐,等待和尚进一步的开示。
和尚教导我们,团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因为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使得我们所作的事情常常不能得到所谓的圆满结果。但是,我们要清楚,我们是凭借什么在弘扬佛法?我们最主要依靠的不是外在的技巧、方法、和手段,而是我们的发心,这才是最根本的力量。就如同故事中那个不会剑术的茶艺师,照通常的情况来讲,他一定是必死无疑的,但是他正是以超乎常人的用心,从其他的方面战胜了对手而保全性命。
《论语》中有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华严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大和尚说他这么多年来,一路走过来,每次突破困难的时候,不是靠与人应对的技巧多么娴熟,而靠的是背后真正的发心。信心和发心是做广大事业的根本,很多事情,常常不是我们能力所及的,大家能够共同把它做好,仰仗的是佛菩萨带给我们的这种佛法的力量——便是信心和发心;而我们对这种力量的认可和运用程度,才是做事时真正的依托对象。
大和尚行事略记:下午一点,大和尚同蘧俊忠,陈文尧副秘书长,宗家顺,张厚荣,卢浔,张军、张凤刚主任,广如,长顺法师来到潭柘寺考察法会场地,潭柘寺景区段铁军主任及常道法师接待了佛教协会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