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月12日)
成蹊
今天是研讨会的最后一天。上午,进行了最后半天的讨论,下午做会议小结,明天,研讨会一行人将返回北京。
龙泉寺的“九·一九观世音菩萨出家日法华法会”,也于今天结束了。这几天来,很多居士在和大家共修的过程中,一次次的体会到了心灵的洗涤和无限的感恩。一些居士在心得分享时谈到或写到:
“法师和这里的人都很好,我很喜欢这里,自己学佛十年了,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对三宝皈依的感觉。这里的法师很平易近人,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真正体会到佛法的真谛,体会到无限生命。很随喜自己能来参加法会,也希望家人都能来。感恩三宝,让我找到人生的快乐。”
“顶礼大和尚!这几天法会下来大家的感受都非常多,随处可见自发的交流心得的场面,大家都非常感恩您,您的弘愿和悲心感动着每一个人,也正是这种力量激励着大家发大愿,并从当下的缘起点开始用心努力,为承担佛法的事业为成佛而努力!我们都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感受到您为我们建立的这条生生增上的大道是多么殊胜多么难得,团队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能在团队中该有多大的福报!非常感恩您!”
“在法会的熏陶中,来发心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使得法会很有秩序,且各部门配合很好。大家奔着共同正确的目标,行菩萨道,用平常心和清净心去做事,锻炼自己的心性,并在境界中去调服自己的烦恼。”
熙攘了四天的龙泉寺,随着夜幕的降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事物的无常本质使刹那的景象都飞逝着离开我们的视角,丝毫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永恒不变的实体。龙泉寺一千多年以来,兴衰起落,几度沧桑,住的人不一样,做的事也不一样,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无证可考,无据可查。眼前,我们看到的这些房子,这些古树,早已不是曾经的原貌,并且兴许在千万年之后,这一切也都将化为乌有。但是,曾经于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承办过这些法会的龙泉寺僧俗师友们,是否真正能为众生留下些什么呢?
一件事情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呈现之结果的好坏,而在于操作这件事的这一群人,是否为了一致的为利有情愿成佛之目标,共同造下了善业。
和尚从不责备居士们事情做得不圆满,反而常常都能从各种事相中,挑出大家用心努力的部分和宿生善根的特点,加以赞扬。和尚知道事物的发展不能尽如人意,所以他所作的一切事情,都是等到因缘巧合,顺理成章的做,丝毫不会因为拔苗助长,而给弟子们带来承受不了的压力。近来和尚每周一次开示佛法,其实并不是他心中最理想的频率,只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文字整理水平,和光盘制作速度,还只能勉强接受这样的强度。
一位弟子曾经问和尚:“师父,事情做得圆满不圆满,它的标准是什么呢?”和尚很轻松地告诉弟子:“世间上哪有圆满的事,但求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