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修三福
在《(僧众弟子)求福要靠自己》发表:2006-08-30 19:36:03
个人主页
福当然要自己求
饭放在眼前,不吃岂能饱,即使是人喂,自己也要肯吃,愿吃,爱吃,开口吃,才能受用,如若吃了还吐出来,那诸佛菩萨也只有叹息而已。又如果吃了还说三道四,甚至恶口,诸佛菩萨也只好等他从地狱出来再慢慢度他。
有人念佛念了一辈子,
最后关头,圣境已现前,结果就因为一念间放不下心爱的眷属而最终轮回娑婆。
这么大的福份,自己不求,实在是可惜可惜!
福当然要自己求
饭放在眼前,不吃岂能饱,即使是人喂,自己也要肯吃,愿吃,爱吃,开口吃,才能受用,如若吃了还吐出来,那诸佛菩萨也只有叹息而已。又如果吃了还说三道四,甚至恶口,诸佛菩萨也只好等他从地狱出来再慢慢度他。
有人念佛念了一辈子,
最后关头,圣境已现前,结果就因为一念间放不下心爱的眷属而最终轮回娑婆。
这么大的福份,自己不求,实在是可惜可惜!
[匿名] 无求无得
在《(俗众弟子)生命的无明》发表:2006-08-30
17:09:05
老子说无为而治,意为不要干涉改变事物运作的本来规律.
人们偏偏为了一己之私要改造大自然.
环境破坏是共业的结果.
人口无限制增长也是淫业的结果.
市场经济引导人们追求和满足而不是克制自己的无止境的欲望.
应该到了反思人类文明的时候了. 无限制的经济发展是地球的癌症.
什么时候,主流文化不再引导人们消费和攀比, 而是引导人们节约和克制, 我们这个文明才有希望.
老子说无为而治,意为不要干涉改变事物运作的本来规律.
人们偏偏为了一己之私要改造大自然.
环境破坏是共业的结果.
人口无限制增长也是淫业的结果.
市场经济引导人们追求和满足而不是克制自己的无止境的欲望.
应该到了反思人类文明的时候了. 无限制的经济发展是地球的癌症.
什么时候,主流文化不再引导人们消费和攀比, 而是引导人们节约和克制, 我们这个文明才有希望.
[匿名] 天空
在《(僧众弟子)求福要靠自己》发表:2006-08-30
10:43:37
只有真正的归依三宝,才能升起恭敬心,至诚的礼佛拜佛,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而不明佛理,一味要求各种福报,和做生意一样,没有正信,没有归依,没有恭敬心,反而不断的在无明当中造恶业,这样怎么会得到佛的欢喜?怎么会有求必应?
首先是发心,各位同修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只有真正的归依三宝,才能升起恭敬心,至诚的礼佛拜佛,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而不明佛理,一味要求各种福报,和做生意一样,没有正信,没有归依,没有恭敬心,反而不断的在无明当中造恶业,这样怎么会得到佛的欢喜?怎么会有求必应?
首先是发心,各位同修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佛陀侍者 在《(僧众弟子)求福要靠自己》发表:2006-08-30 08:27:43 个人主页
看了本文,觉的作者是一个非佛教徒,谈点看法
(1)求福要靠自己,更要靠佛菩萨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靠弥陀的本愿力。
(2)先以欲牵钩,后令入佛智。相信佛菩萨的加持力,千处祈求千处应。有求必应。
(3)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沙河,绝对不是妄语,绝不是骗我们。我们礼佛一拜,能将恒河沙那麽多的罪业清净。
(4)佛教是真实的宗教,并非某些人说的佛教不是宗教。
[匿名] 释子
在《(僧众弟子)求福要靠自己》发表:2006-08-29
23:47:13
“往往因自身无法做到完美;却为了一己之利,要求别人做到尽善尽美,时常造成别人的许多麻烦,也为自己带来了苦恼”忏悔自己!
一切皆因果,故需倒转车轮,自利利他。
感谢法师!顶礼三宝!
“往往因自身无法做到完美;却为了一己之利,要求别人做到尽善尽美,时常造成别人的许多麻烦,也为自己带来了苦恼”忏悔自己!
一切皆因果,故需倒转车轮,自利利他。
感谢法师!顶礼三宝!
平兴寺
在《(僧众弟子)人命在呼吸间》发表:2006-08-29 13:13:07
个人主页
我是广化寺我一名学生,也许您见过我,我叫自学,现读大专一班,以前我虽然出家,但不懂什么是佛法,也没有很好的去行持,但现在真的觉得时间很宝贵,重新认识到了今生能有这么暇满的人身真的很难得,我要感激广化寺所有的法师及同学!。自学
我是广化寺我一名学生,也许您见过我,我叫自学,现读大专一班,以前我虽然出家,但不懂什么是佛法,也没有很好的去行持,但现在真的觉得时间很宝贵,重新认识到了今生能有这么暇满的人身真的很难得,我要感激广化寺所有的法师及同学!。自学
[匿名] 随缘自在1 在《立志成为法门龙象发心承担如来家业――学诚大和尚安居开示》 发表:2006-08-29 10:22:04 个人主页
你好方丈
[匿名] 天空
在《(僧众弟子)人命在呼吸间》发表:2006-08-29
09:02:56
持之以恒地常回光返照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肯在最平常的小事入手,认真念佛诵经,扫除妄念,那么日深月久,自然身心自在清净,烦恼诸障也不复存在,自然能成为一个根性利、大智慧的人。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阿弥托佛!
持之以恒地常回光返照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肯在最平常的小事入手,认真念佛诵经,扫除妄念,那么日深月久,自然身心自在清净,烦恼诸障也不复存在,自然能成为一个根性利、大智慧的人。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阿弥托佛!
勤修三福
在《(僧众弟子)人命在呼吸间》发表:2006-08-29 05:54:45
个人主页
生死,念念的生灭
前念已灭,即死
后念生起,即生
念念的生灭与呼吸息息相关
烦恼是生命的杀手,它就是从妄念的生起开始的,由于业识,缘境起攀缘心,驰逐不舍,分别取舍,执著是非人我,念念相续,烦恼连绵不断……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古德云: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入道
想对人命呼吸间有所感觉,需对自己的烦恼有所省觉,立志于超越烦恼的轮回,于师友的助缘中不断增上修习,生命方才有所皈依。
生死,念念的生灭
前念已灭,即死
后念生起,即生
念念的生灭与呼吸息息相关
烦恼是生命的杀手,它就是从妄念的生起开始的,由于业识,缘境起攀缘心,驰逐不舍,分别取舍,执著是非人我,念念相续,烦恼连绵不断……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古德云:外息诸缘
想对人命呼吸间有所感觉,需对自己的烦恼有所省觉,立志于超越烦恼的轮回,于师友的助缘中不断增上修习,生命方才有所皈依。
[匿名] 贤生
在《(僧众弟子)人命在呼吸间》发表:2006-08-29
01:25:31
一直清晰地记得色拉寺那个僧人。
辨经时间,我和他坐着聊天。看到有美女过来,唇红齿白,肤洁如玉。很自然,我眼光就看了过去。他停下没说话。待那女孩走后,突然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很美?”我回答“是”后。他紧跟着问:“到底哪儿美?眼睛?鼻子?嘴?耳朵?”我有些发闷,不知如何回答,他马上又问:“去看过天葬吗?”“看过。”“常常想想你看到的那些,将一切联系起来想,会怎样?”
一直清晰地记得色拉寺那个僧人。
辨经时间,我和他坐着聊天。看到有美女过来,唇红齿白,肤洁如玉。很自然,我眼光就看了过去。他停下没说话。待那女孩走后,突然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很美?”我回答“是”后。他紧跟着问:“到底哪儿美?眼睛?鼻子?嘴?耳朵?”我有些发闷,不知如何回答,他马上又问:“去看过天葬吗?”“看过。”“常常想想你看到的那些,将一切联系起来想,会怎样?”
[匿名] 随喜
在《(僧众弟子)人命在呼吸间》发表:2006-08-28
19:09:51
当大限临头时,大难临头时,大病临头时
自然能深深体会人命呼吸间
平时,绝大多数人
苦时会怨天尤人,
乐时会流连忘返,
有几人会去观察人命呼吸间呢?
所以印光大师将一死字贴在额头上
这是言传身教哦!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妙法吗?
然而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得到呢?
生命是脆弱的
这也只是挂在嘴上的感慨罢了。
哀哉!
不厌离娑婆,岂能生净土
贪恋这个色身,贪恋这个世界,
又如何降伏烦恼哦
不伏烦恼
又如何能止净哦?
不能止净,又如何能体解大道啊!
当大限临头时,大难临头时,大病临头时
自然能深深体会人命呼吸间
平时,绝大多数人
苦时会怨天尤人,
乐时会流连忘返,
有几人会去观察人命呼吸间呢?
所以印光大师将一死字贴在额头上
这是言传身教哦!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妙法吗?
然而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得到呢?
生命是脆弱的
这也只是挂在嘴上的感慨罢了。
哀哉!
不厌离娑婆,岂能生净土
贪恋这个色身,贪恋这个世界,
又如何降伏烦恼哦
不伏烦恼
又如何能止净哦?
不能止净,又如何能体解大道啊!
智净
在《(僧众弟子)喜看二十一世纪之佛教》发表:2006-08-28 12:43:41
个人主页
佛陀使者,请问一下,一个人在你面前,你可知他是向佛还是不向佛呢?你手里的结缘经书给不给他?
两个月前我还是一个不向佛的人。但是我被师父们的精神所折服。(具体是什么事我也不想说,呵呵)所以多现在成了一个向佛的人。
向佛与不向佛不是一定的。今天不向不说明明天不向。
所以经书要广为流传,才起到宣传作用,才能更大的影响利益到众生。你有十本经书,结缘给十个人。有一人因你的结缘向佛了也是功德一件。如果你把经书留着自己供养,不是连一位也结缘不到了吗?(只是个比如。师父给我的十本经书已经结缘三人了(其余的我还没看完,汗~),有一位还想要呵呵。我叫他自己写信到广化寺的经书流通处请了。)
佛陀使者,请问一下,一个人在你面前,你可知他是向佛还是不向佛呢?你手里的结缘经书给不给他?
两个月前我还是一个不向佛的人。但是我被师父们的精神所折服。(具体是什么事我也不想说,呵呵)所以多现在成了一个向佛的人。
向佛与不向佛不是一定的。今天不向不说明明天不向。
所以经书要广为流传,才起到宣传作用,才能更大的影响利益到众生。你有十本经书,结缘给十个人。有一人因你的结缘向佛了也是功德一件。如果你把经书留着自己供养,不是连一位也结缘不到了吗?(只是个比如。师父给我的十本经书已经结缘三人了(其余的我还没看完,汗~),有一位还想要呵呵。我叫他自己写信到广化寺的经书流通处请了。)
[匿名] 麒麟之子
在《立志成为法门龙象发心承担如来家业――学诚大和尚安居开示》
发表:2006-08-28
09:05:40
顶礼大和尚
这段开示对于在家居士同样受用,虽然我无法掌控生活中的各种逆境,但如何去看待它们,却永远在我的掌控之下.只有止恶修善,发菩提心,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不断成长和提升!
顶礼大和尚
江之水矣 在《评论选登(十五)》发表:2006-08-28
00:49:00 个人主页
我想知道,是不是不想做的工作就可以想办法换,还是一定要把它继续做好?我为什么总是很木讷?为什么?虽然我很明白,当一个人并不真诚的时候,或者内心有抗拒的时候,会有消耗,会有阻碍,自然会变得迟钝。可是,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我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不做改变?为什么一定要半死不活?为什么不可以选择一个更有意义的工作?如果可以,我应该做什么?任何目标都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要看我的付出,有时我会想,年轻的时候索求得太多,然后,现在必须一样一样的偿还,很多啊,想想自己和家人的关系,想象我遇到的每个困境,原来还有那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为什么?彻底的检查,自己没有勇气和信念,没有真诚交流的心、没有真诚忏悔的心,没有真诚改过的心!
[匿名] shizi 在《评论选登(十五)》 发表:2006-08-26 23:12:45
对江之水矣同学说几句:
你的话仿佛让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现在我依然还是“世俗的工作很难进入到和谐当中”。
但通过学佛,我相信“生命完全靠我们此时的谋划”----“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理解为:现在所承受着的,就是我们的过去;而未来呢?就是我们当下所作的。
“天堂就在此刻的谋划里”,但绝不是靠我们这颗还未引上正路的妄想心。恐怕要靠觉悟了的心。
而在我们能够明了和控制自己的心之前,“在每一个高度的更高一层观察”其实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建议先去观察自己的心,进而做到对境时控制住自己的心,使得它不为好、坏、美、丑等境界所动(可不是死定噢,是观其无非是缘起、缘灭),始终怡然。
那时你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恐怕就已经是天堂了。
观察心、控制心的方法佛法里有很多。初看有些杂乱,那是因为每个人用心的习惯不同,所以各自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纠正回来。但究其根本都是相通的。建议你耐心修习《菩提道次第广论》,配合日常法师的讲解。一定有很大的收获。
盼望你真的想认清整个世界和你自己。
另,“供养菩萨像”---印光大师讲:它是泥塑木雕的,可我不是啊。----日常老有讲。
诸恶尽忏悔,功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匿名] 悠悠白云 在《评论选登(十五)》发表:2006-08-26 20:53:08
看了上面几位学友的留言,感觉思想都很有深度。
我说几句,宇宙中真理只有一个,怎么称呼它都可以。世界上的各个宗派以及派别中的每位修行者都在向这个目标努力,但由于采取的方式和与明师的缘分不同,加上缺乏沟通和思维表达的差异,故造成了种种误解和矛盾。如果没有内在的体证和心灵的沟通和谐,无论你外在的行为如何规范精进,都难以进入实相真理的王国。
错误之处,请指正。
[匿名] 随喜 在《(俗众弟子)挖水库》发表:2006-08-26 08:21:32
家庭,因为共业强,所以聚在一起生活,
心与心之间,容易交流
是因为共业强(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利益、苦乐观)
邻居,因为共业弱,所以相互客客气气
心与心之间,有一种隔阂
因为隔阂,便不容易相互理解
更不容易产生共鸣。
所谓志不同,道不合
我们在娑婆,
染业已深,染识坚固,
净业微浅,不见功夫,
人到临终,业识茫茫,强者先牵
不知要落入何道
我们现在,也在到处修未来、来世的共业
不是六道,便是四圣、净土
今天有此善缘,能亲近善知识
唯有各各努力,勤修净业,
亲近佛法,亲近大和尚,亲近法师,善友
让染识熟处转生
令净业生处转熟
与阿弥陀佛打成一片
方才不悔此来娑婆一回!
[匿名] 智旋 在《(僧众弟子)世人为何误解佛教》发表:2006-08-25 16:43:47
佛教之所以受偏见,本质上是业感缘起,佛法处于末法或象法时代,从佛教的角度,四众弟子应更加努力,改变当下的缘起,树立起佛教的正法形象.
[匿名] 甲子
在《(僧众弟子)流向》发表:2006-08-24
20:09:41
顶礼释道真师父:
我不是佛家弟子,却从小受爷爷的感染(他是入了佛门的),对佛教的音乐很喜欢,也从爷爷那里了解了一些关于佛的事情。一直以来,在我的世界里,佛的境界和智慧是最为崇高的!上学的时候便更多的了解着关于佛教的东西。去年有幸专门去了法门寺一趟,感受颇深!
前几次也经常看看法门寺的网站信息,今天来了之后发现已经改版了,内容也很丰富。更高兴的是还有了师傅的博客,利用现代化科技近距离与师傅接触,受师傅的点化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弘扬佛教的伟大精神,至高无上!
向师傅致敬!
有缘人:甲子
顶礼释道真师父:
[匿名] 智一
在《留言摘编(十二)》发表:2006-08-24 15:20:13
个人主页
尊敬的大和尚,
您好!从龙泉寺回来广化寺已好几天了,一直想给您发个邮件问候您.可惜上次忘了向您问邮件地址.今天联到你的博客,借发表评论栏向您道声问候并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回国之后,曾一度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迷茫过.自从在北京聆听您的教诲和开示之后,我坚定了自己在广化寺授课的信念.我永远记住您的教诲: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从最平常的事情做起,从最基层做起.做出业绩来,人家才会认可你,赞叹你...作一位年轻僧人,特别要注意宗教情操的培养."
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想告诉你,我会安心住在广化寺,踏实地去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
我现已开通一新浪博客,希望籍此结交更多的学佛同修,与他们共同探讨和交流学佛的心得体会.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博客能成为您的友情键接.最后,衷心地祝愿大和尚法体安康,万事盛意,并祝您日本之行如意吉祥.学生:智一顶礼.我的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u/1250409664
尊敬的大和尚,
您好!从龙泉寺回来广化寺已好几天了,一直想给您发个邮件问候您.可惜上次忘了向您问邮件地址.今天联到你的博客,借发表评论栏向您道声问候并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回国之后,曾一度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迷茫过.自从在北京聆听您的教诲和开示之后,我坚定了自己在广化寺授课的信念.我永远记住您的教诲: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从最平常的事情做起,从最基层做起.做出业绩来,人家才会认可你,赞叹你...作一位年轻僧人,特别要注意宗教情操的培养."
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想告诉你,我会安心住在广化寺,踏实地去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
我现已开通一新浪博客,希望籍此结交更多的学佛同修,与他们共同探讨和交流学佛的心得体会.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博客能成为您的友情键接.最后,衷心地祝愿大和尚法体安康,万事盛意,并祝您日本之行如意吉祥.学生:智一顶礼.我的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u/1250409664
[匿名] flying
在《(僧众弟子)坚持善良》发表:2006-08-21
11:33:05
善良的本性慷慨大方的性格和古道热肠,让你把父母送来的水果分给别人吃,让你在打水时也顺道帮别人打一壶,但这并不代表别人吃了你的东西之后就必然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给你,也不代表别人因为你好心帮助打水就不要你赔打碎的暖壶钱,也许她认为你家有钱你分水果给她你愿意,她家没钱所以合伙买西瓜而你没出钱当然不能吃,亦或你的优越感他们早就看不惯了,凭什么因为几个水果就要迁就你?明显你的手没怎么样,可一个暖壶要她家里人几天的菜钱也说不定,所以才一定要你赔啊!因此任何付出的时候都应该明白你之所以付出是因为你的性格使然,而不是需要对等回馈你才如此行事,因为你不是她,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你怎么可能要求一个成长背景和你完全不同的人要和你一模一样的待人处事的方式呢?你付出,性格所致,坦然;她不回报,可能有她认同而你不认同的理由,自然!如此,才是真实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平静地面对大千世界林林种种的各色人等。
善良的本性慷慨大方的性格和古道热肠,让你把父母送来的水果分给别人吃,让你在打水时也顺道帮别人打一壶,但这并不代表别人吃了你的东西之后就必然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给你,也不代表别人因为你好心帮助打水就不要你赔打碎的暖壶钱,也许她认为你家有钱你分水果给她你愿意,她家没钱所以合伙买西瓜而你没出钱当然不能吃,亦或你的优越感他们早就看不惯了,凭什么因为几个水果就要迁就你?明显你的手没怎么样,可一个暖壶要她家里人几天的菜钱也说不定,所以才一定要你赔啊!因此任何付出的时候都应该明白你之所以付出是因为你的性格使然,而不是需要对等回馈你才如此行事,因为你不是她,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你怎么可能要求一个成长背景和你完全不同的人要和你一模一样的待人处事的方式呢?你付出,性格所致,坦然;她不回报,可能有她认同而你不认同的理由,自然!如此,才是真实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平静地面对大千世界林林种种的各色人等。
菩提光
在《(僧众弟子)坚持善良》发表:2006-08-21 08:53:23
个人主页
顶礼普泽法师:
阿弥陀佛!
各位师兄,我认为布施钱财的表象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以此境界来反观自己,我很赞同普泽法师的“作为佛弟子,当奉行佛陀的教导,以祖师大德为学习的榜样。时时怀着一颗善良慈悲的心。面对此等求助之事,焉能孰视无睹漠不关心?!或许,因为我们的善良慈悲,解决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的暂时困难,从而影响其一生的命运,改变其生命的认识;或许,因为我们的善良宽容,而唤回一些未泯的良知迷途知返;纵然也有的毫不心疼毫不珍惜地利用、践踏我们的善良慈悲,但是,其骗走的仅仅是物质,却骗不走我们心灵的财富。虚伪,无法玷污善良的心灵;假相,也会增长我们的慈悲。我们无法控制外在事物的是与非,但完全可以把握自己内心的善与恶。为人但求坚持善良,施舍慈悲,何必要去在乎外相的真真假假与是是非非?
比起提婆达多的“出佛身血”,小小的骗局又算得了什么呢!
坚持善良与慈悲,何惧上当受骗受伤害呢?!”
很多人只是一味地评判某某是真是假,而毫无布施之心,这有何用?这就好比一个农夫还未播种,就在担心日后粮食过多而没有地方储存。这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暂不讨论那人是真是假,姑且看看自己的心,您是否是“坚持善良”了呢?
顶礼普泽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