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僧众弟子)万善根本从师出  能生利乐如良田(九)

(2006-10-15 18:10:26)
分类: 僧众弟子
万善根本从师出  能生利乐如良田(九)
——侍师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见闻记
悟光 
 
【新侨饭店】
    19:30,和尚回来。
    和尚(微笑):“悟光,今天有什么体会。”
    悟光:“和尚,总的来说,大开眼界,心胸扩大了,领受到您与高僧大德的加持。感受到全世界佛教界的大融合,场面不可思议。我以为在寺院办法会,组织已经较严密了,来这一看还有很多学习的空间。”
    和尚:“学习他们的运作,来充实我们自己。”
    悟光:“好!”
    让我联想到《中庸》里的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谐世界,真的从今天开始了。因为法师曾说过,“业感缘起、一切法无自性,缘起的任何一点改变,整个缘起都会随着改变。”
    和尚:“我们办的活动,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都很支持,都很认可、都很放心。”
    悟光:“我们本来就是为了宣扬正法,利国利民,当然他们会认可。”
    和尚:“一会儿《中国网》采访我,咱们一起去。”我赶忙准备相机等。
    和尚:“依师应该如何依呢?上面交待给你的事,就要认真专注去做,把它做好,不要想太多,也不要规划说我要做这做那,这都是随自意乐,好好听上面人的安排,没有所谓自己的时间。”
    我想起《华严经》中以九种心亲近善知识,其中的孝子心说:“孝子自于所作,不自在转,观父容颜,随父自在,依教而行……”
    悟光:“是。”
    和尚:“依师是为了破我执。”
    和尚这样一说,让我体会到,这是走大乘路修无我绝妙的方法。
    和尚:“我们现在修改明天的发言稿,内容太多了,时间不够用,提前准备好,临事不慌乱。”
    感恩和尚给我机会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缘起修改不同类型的文章。修好后,和尚读一遍,我看表计时,结果多了1分半钟。我建议:“明天发言时略快一点。”
    和尚:“我会把握好的,你去打印一份。”
    悟光:“好。”
    和尚:“你去912房间打印。”
    悟光:“我去下面商务中心挺方便的。”
    和尚:“912房是我们中国佛协临时的办公室,更便捷。”
    我暗想:又在随自意乐,实在是真得不容易修改自己的老毛病。
【接受中国网采访】
    19:40,我们去星都宾馆,专门有车子把和尚接过去。到了新闻发布中心采访处,我了解到,这次是中国最大的官方网站——《中国网》采访和尚的。接受采访的还有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陈红星先生,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先生。本次采访由新华社记者魏武主持。

(僧众弟子)万善根本从师出 <wbr> <wbr>能生利乐如良田(九)


    记者:“学诚法师您作为向佛多年的高僧,您觉得和谐社会与佛教的哪些经典是相应的,如何通过自我的修学,消除人类的烦躁,帮社会走向稳定,使社会更加和谐?”
    和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过去我们比较忌讳,至少不敢大胆说要“从心开始”。现在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先生用《从心开始的脚步》来作他的书名,我觉得有不可思议的因缘。我们佛教说,要想让世界和平、和谐,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身与心的关系:身心不二,不能分离,若心离开肉体,这个人就是死人,好坏就在于心。心造作的行为就是业,说话、做事就是思已业,造作的结果就是果报。所以我们佛教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看发心是善的还是恶的。那善恶是如何来判断呢?就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现在、对未来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若是有利的则是善的,反之是有害的,所以身心是不二的,我们身体的一切都是靠心来支配。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说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动物也是平等的,为什么?因为六道轮回,今生可能是人,若做很多不好的事,造了很多恶业,后一生可能变成一只猫、狗等。今生若做好事,可能下一生升天,今生如果修行,那么下一生可能成了阿罗汉、菩萨、佛。佛教看生命既是无常的又是无限的,无常是我们不知道哪一天会死亡。无限是说我们死了以后不等于没有,生命如河流一样永不停息。那佛教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一个很好的人生观,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依正不二,依报和正报是不二的,如果造了很多的恶业,那这个世界就肮脏、污染、混浊。佛教里讲五浊恶世就是指众生造的种种恶业,我们现在社会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如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片面的物质化、过度的工业化,忽视了心灵领域的问题,道德方面的问题,忽略了内心清净的保护。这样就形成了道德方面的危机,精神方面的空虚,诚信方面的缺失。那么,这些方面,宗教尤其是佛教2500多年以来都有一套很好的方法、很多的药方,来医治人类内心的毛病和问题。所以,过去人说宗教是唯心主义,我想,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是从心上下手,我想我们今天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做为一个出家人感到非常的高兴。”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