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僧众弟子)万善根本从师出  能生利乐如良田(八)

(2006-10-14 18:07:02)
分类: 僧众弟子
万善根本从师出  能生利乐如良田(八)
——侍师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见闻记
悟光
【餐厅用餐】
    11:40,准备入大会堂三楼用餐。刚出会场碰到广化寺的贤达法师,就跟着他一起走了,在电梯旁见到了他的一位道友,听着他们言谈,我感觉到自己学的还很不足,要多努力呀!否则就是闭门造车,真正需要承担的时候我却无法学以致用。
    中午是自助餐,我还特别看了这几天的用餐安排,除了一次晚宴,其余的全是自助餐,使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语系不同宗派的高僧大德能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饭菜。饭菜的数量有近百种,这充分地体现了策划人员的细心、用心。我端着盘子到处跑,眼都看花了,挑了半天,盘子里盛满了饭菜,又往前走才发现自己很愚痴,盛的都是凉菜,真正自己习惯吃的还在后面。我还发现自己打饭时不讲规矩,没有礼貌,到处插队。还好各位高僧大德能包容我这个无知的小和尚。有时见了熟悉的面孔也不打招呼,却马上关闭心灵之窗,没有自信、怯懦。正如善知识说:“你越诚实,越开放心胸,也越没有惧怕,因为你不会有怕被人揭穿的焦虑感,我想你越诚实,也就越有自信心。”这刚好正对应我的现行。
    终于发现和尚了,他在用餐。我这才发现自己今天上午一直在失职,虽然有想到善知识,毕竟还是没行动,现在该是捡回自己正念的时候了。和尚示意让我跟他坐一起,当我走过去时发现没有座位了。我只好另找地方,远远地注意着和尚的一切行踪。很幸运刚好碰上太姥山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并与他在一起用餐。我很小心的吃着饭,感受着界诠法师持戒的加持。他吃饭不多,快、干脆又干净。《论语》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大德风范!我看和尚已用完餐,在四处寻找什么?我感受到是在找我,所以马上走过去。
【新侨饭店】
    电梯里,和尚:“悟光你的内衣不整齐,领口处分出了好几层,不威仪。”我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穿的内衣领口里小外大,分出两层,好难看。
    悟光:“我回去马上调整。” 回到房间,和尚观顾博客网页,我整理照片并为相机充电。
    悟光:“午餐时,我有看到台湾的昭慧尼师来了。”
    和尚:“她自我介绍,我说我知道,你是昭慧大法师。”(笑)
    悟光:“和尚,晚宴我不去,下午也不想去听发言了。你还要不要去?”
    和尚:“当然要去!机会难得,先休息吧”。和尚很快就右侧卧入睡了,我怕他感冒,说:“最好能盖上被子。”了不起!和尚睡觉也是那样的自在,醒得起,睡得下。
【人民大会堂】
    出租车到了,和尚迅速拿钱给司机,我赶忙抢着付钱,同时也领受到和尚身教的加持。《论语为政第二》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让我联想起和尚平常的种种行谊及言教,他说:“多做、少说、重在实干。”每日上殿、过堂、学习、做事等,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能服众、进而领众、然后调众。
    下午,第一组主题发言的是德国佛教联盟会会长伐吉罗摩罗女士;美国同净兰若创办人仁俊长老;台湾中台禅寺开山方丈惟觉长老;

(僧众弟子)万善根本从师出 <wbr> <wbr>能生利乐如良田(八)

    澳大利亚净宗学院院长净空法师。他们几位高僧大德的发言,让我觉得是在给众生洒法雨甘露,佛法已不单单是在寺院里才有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公开弘扬了。德国的佛教会代表说:“我们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佛教能让我们达到究竟的离苦得乐……”仁俊长老说:“业概括着人类一切的活动,从它的内涵加以究析,不外乎染与净,染强过了净,人心及社会风习则日趋于腐败沦堕;净胜过了染,人心及社会风习,则日趋于旺盛上升。因此佛教特别重视转染成净的倡扬与实践。”长老还劝大家要发大菩提心,做普世人类的带路者。惟觉长老说:“如何将佛法慈悲、智慧与平等的理念带给人们带入社会,必须从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做起,由理到事知行合一……”净空法师说:“和谐从我心行做起,我必须从内心深处,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疑虑矛盾冲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协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几位大德的每一句话都是悲心切切的肺腑之言。
    我在会场换了个位子,发现旁边的一位法师很面熟,哦!原来是我在家时的皈依师父心广大和尚。此时我却没有好意思向他问好,装着视而不见,一本正经地听大会主题发言,心里却知道失礼了,很难过,可又没有勇气。反观内心,都是我慢烦恼在作怪,好像自己参加这次盛会,就了不起了,世间都讲饮水思源呢,我想起了法师的教言:“我们根本不了解依师的道理,稍微做一点事就膨胀自我,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都是在造作不敬法与法师的严重恶业。不调伏自我是无法看到师长的功德、恩德的。”想到此,我鼓起勇气坐在师父身边行礼问好,突破了内心的那道防线。
    18:00,大会发言结束了。因我不参加晚宴所以告知和尚先走,
    和尚示意等一下,我走到他身边,呆呆地站着。
    和尚:“看一下我明天什么时候发言。”
    悟光:“我没注意看。”
    和尚:“不用心。”
    我暗想:“是呀,我应该善于观察,心里不能老想我要做什么?应该想善知识希望我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所做的善知识是否欢喜,怎样才能随顺师意及令师欢喜。”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