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僧众弟子)学戒心得

(2006-06-13 18:28:58)
分类: 僧众弟子
学戒心得
闻如

(僧众弟子)学戒心得

        文殊菩萨曾对宗喀巴大师说:“如不守清净戒律,对众生根本没有实际利益可言,如果真正要住持圣教,一定要殷勤尊重戒律才行。”《遗教经》云:“戒为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
        众生旷劫以来轮转生死,倍受楚毒,我们的无上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欲令身心逼恼的罪苦众生得出三界火宅,至涅槃彼岸,而戒律则正是令我们得渡生死大海的浮囊,这次靠广化寺方丈大和尚与全体执事及常住的共同努力,我们这些新戒比丘才有了第一次夏安居。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殊胜的因缘。希望好好地学习三世诸佛共同所护的净戒。
        “毗尼住世,正法久住”。以前我并不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戒期中才对这句话有了一点体会。一位戒兄在受戒前烟瘾很大,几乎每天都把了房间搞得乌烟瘴气,走路也是东摇西摆的,非常没有威仪,看了《沙弥律仪》及了解犯根本罪及威仪的过患后,他生了大怖畏心,发心学戒。但对一个平常散乱惯了的人来说,要作改变是极痛苦的事,他很努力地在四威仪中去行持,我们也默默地随喜和帮助他。在戒期中,虽然他有很多身语上的习气,不能一下扭转过来,但他还是随分随力地去做,而且用心学习一些微细戒的行持,这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受戒后,他居然对我们说,他要去太姥山平兴寺学戒,这更是大出我们意料。我们以前都会对他有一种成见,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堕落的。但是万万没想到,他对戒的好乐与希求却远远超过了我们,我一方面随喜他的决心,一方面也感到非常惭愧。由此可见,戒对一个人的摄受力是多么的强大。
        以前在另一寺院学习过几天的戒律,对戒的形相比较在意,但却没有真正了解戒的内涵。因为以前,我总是喜欢用戒律的尺子去度量别人:某某走路没威仪,某某喜欢说绮语,某某瞋心大,这样的分别执著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烦恼。在听了界诠法师的开示及学习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后,才明白戒的真实内涵是调伏自心,不是用照妖镜来照别人。观他人的过失。外在一切不如法的显现,都是我们自己往昔的恶业所感召的。所以对境时,烦恼起现行,我们可以通过法镜照见自己的陋习。一位同学说得好:“持戒不单只在戒相上去行持,更要把握戒的内涵。体光老和尚也曾说过:‘我也持金钱戒,但却是在心里持。虽然持用金钱,但心中无贪。使用时应知道是为三宝事,使用完后功德回向给法界。’”

(僧众弟子)学戒心得

        反省自己平常的一言一行,多有违犯行护律仪,都是因心粗猛,难以调伏。但是看到一些同行善友无论处于何时何境,总能提起正念,虽微细戒也谨慎防护,行住坐卧,清净调柔、语合无诤,不禁赞叹随喜他们的功德。祖师大德建立了丛林制度,为的是我们能更好地用功办道。倘散慢懈怠,则信施难消。反省总结自己的缺点:一、懒惰:假托劳累,不肯随众;二、慈心甚少,虽名相上不杀生,而实无惜物之心,不肯小心呵护旁生有情,反起厌恶欲屏之心;三、耕地除草,心无所缘,想以前祖师大德总以大悲水灌溉菜田,不辞辛劳,护生心切,而我今轻忽敷衍,已造下无量罪过;四、施肥挑水,不以滤网净之,却总以方便简单为能事,是用心之咎也。总而言之,是自己对戒不好乐、不重视、不肯用心,烦恼所使。
        为使如来圣教重光,众生起敬,我发愿一要尽力护持毗尼,令众生同为法水饶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