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故乡会同县

标签:
杂谈 |
会同县位于湖南西南部,是粟裕的故乡,也是驰名全国的“广木之乡”。春秋战国属楚国地;两汉、三国为镡成县地,属武陵郡;东晋义熙年间为舞阳县地,梁为龙檦县地,唐贞观八年,析龙标县置朗溪县,属巫州;北宋崇宁元年置三江县,次年(1103年)改名会同县,属靖州。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畲、高山、水、纳西、土、撒拉、仡佬、锡伯、阿昌、羌、塔吉克、京族等民族分布,侗、苗、瑶、满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3.6%。渠水、巫水两河流经全境。
地处山林地区,山美水秀,风光旖旎,境内有“华夏同始祖,天下共连山”的炎帝故里;有粟裕故居和纪念馆;有被誉为“古民居建筑活化石、古村落发展建筑史书、耕读文化完美典范、江南第一古村”高椅古村;有堪称“中国南方生物基因库”、“小张家界”的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丰富的本土文化、浓郁的侗苗民族风情等等。
这里有各类矿产资源60多种,以黄金、石灰石、煤等为主,黄金产品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面积很广,是全国商品材基地之一;楠竹产量位居全省首位;柑桔面积近十万亩,年产柑桔15万吨以上;是茶叶之乡,朗江茶叶为清代宫廷御用贡品,宝田绿茶属省名茶。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是历史上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869年至957年)的忌日。当地著民为纪念先祖杨再思而举行盛大民间祭祀活动,用花轿抬着杨再思的木质雕像绕沙溪乡集镇场区一周,鼓乐声声,彩旗猎猎,人头济济,炮火阵阵。俗称“抬杨太公菩萨”,以示纪念。
杨再思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农历六月初六,卒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寿88岁,葬于黎平县长岭岗,是唐未、五代“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唐未年,藩镇割据,王室衰微,天下纷争。其时叙州(治所在今洪江市黔城)南部一带苗、侗各民族在首领潘金盛、杨再思的领导下逐渐兴旺、形成一个以靖州飞山为中心的民族集团“飞山蛮”。
唐乾宁三年(896年),马殷初据湖南,僭称楚王,派兵侵诚州。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辰州(今沅陵)蛮酋宋邺、叙州蛮酋潘成盛,互为声援,宋率部攻打湘潭,潘率部攻打武冈。后梁乾化元年(911年)马殷遣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刺史吕师周带领衡山之兵五千讨之。吕师周引兵从城步径间道至飞山,攀藤石而上,分军布栅,至峒前斩潘之部将杨永磊,擒潘金盛至武冈杀害,杀害潘之部卒3000人,尽毁其营寨。
迫于形势,杨再思统帅“飞山蛮”余部,以其地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不仅挽救了处于死亡边缘的“飞山蛮”,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杨再思服楚后,设立古州(今贵州榕江县)、龙里、潭溪、洪州、八角、湖耳、中林、亮寨欧阳、新化(以上均为黎平县属)等十峒,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抚驭峒民。其子十二(含其弟二子),受土分镇滇、黔,同时杨氏还以字派“再、正、通、光、昌、盛、秀”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推动和加速了境内各民族的融洽。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诚州兵民屯聚、商贾出入,境内之民,焕然改色,有礼乐文物之盛焉,此皆杨氏之功。
由于杨再思能团结各地兄弟民族归顺朝廷,治国安邦,功威卓著,宋开宝中(968至976年)被追封为英惠侯;绍兴三十年(1161年)封为威远侯;淳熙十五年(1188年)改封英济侯;嘉定十一年(1219年)封广惠侯;淳祐九年(1249年)封创远英惠侯。历代以来,散居在湘、桂、黔、川、鄂及东南亚各国的杨氏后裔,广思其德,祀为神灵,尊为祖先,先后建飞山庙或飞山宫上万处。其中最早兴建的靖州飞山庙,宋元丰年间(1078至1083年)始建于飞山绝顶之上。绍兴二十五年(1156年)置于绝顶下方广寺之左侧,后迁建于靖州县城西一里许原作新书院左侧至今,系纪念杨再思的总庙。
一千多年来,会同杨姓子孙以抬杨太公官轿的形式纪念杨再思一直流传至今,从未间断,其中以沙溪乡悠甚。所抬杨太公的轿子分为两层,轿子雕有青瓦,轿顶上雕有一只象征和平的展翅欲飞的鸽子。轿门正上方为一“杨公祠”匾,门首两边有分书“威德”、“神恩”的匾,并有两幅对联,里面一幅为“祖德与天长”、“宗功同地久”,外面一幅为“威灵显赫”、“远邑靖邦”。身着官袍的杨再思在轿中帷襟正座,威风凛凛。4名身着侗族节日盛装的轿夫抬着轿子,在两面上书“杨”字的红色旗子和24面绘有龙、花、民间传说人物的幡旗以及鼓乐队、狮子队、参加祭祀活动的成百上千各族群众的簇拥下,走上街头,煞是热闹,堪称盛况空前。
高椅古民居群位于县城东北48公里处的高椅乡高椅村。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庄犹如座落在高围椅之中,高椅也因此而得名。85%的村民为杨姓,侗族。该村落较完整地保存着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清光绪七年(1881年)间修建的民居104栋。民居以“五通庙”为中心,成梅花状分为五个自然群落。
西为明早期建筑称“老屋街”,北为明晚期建筑称“坎脚”,东为清前期建筑称“大屋巷”,南为清中晚期建筑称“田段”、“土寨、下寨”。建筑形式均为四面封火砖墙构成一个封闭的庭院,院内为木质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楼房。庭院两侧的封火墙多为双头马头山墙,墙头多有彩绘图案;院内的木构楼房,门窗多有精美的雕饰;不少庭院堂前悬挂匾额,照壁绘有壁画,屋内明清时代的家具随处可见。村内公共建筑有祠堂、学馆、凉亭、土地庙、池塘和水井。巷道纵横,均为青石板铺成。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县境东枕雪峰山脉,南倚云贵高原,雪峰山属“原始江南古陆”的西南段,呈一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震旦系变质碎屑岩亦发育良好,因受加里东运动的抬升,形成一系列北北东至北东向的隆起与拗陷;又经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的断裂和褶皱,从而进一步奠定了雪峰山构造地貌。
森林植被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带谱,植被处于华中区系与华南区系的交汇地带,并具有较多的黔桂区系成分,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其中原始次生林区可见三尖杉、泡花楠、香果树、银木荷、红豆杉、金叶白兰、鹅掌楸、亮叶水青冈、五针松、长苞铁杉、银杏、云山钟萼木、云山椴、云山白兰、银杉等特有种和古稀珍贵树种。林麝、毛冠鹿、水鹿、华南虎、金钱豹及红腹锦鸡、黄腹角雉、金鸡、白鹇、相思鸟等珍禽异兽常栖息其间。
粟裕故居位于坪村镇枫木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前厅、正屋、横仓楼三栋两层木楼房组合成二进式的独立院落,房屋坐东南朝西北,均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极富有湘西民族特点。原整个房屋建筑分东、西两院,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大小房间约三十间。现保存的房屋即是东院正屋,是家人居住之地;西院是一排坐西朝东的房屋,北头为客厅,是接待宾朋、宴请客人和私塾讲学的地方;中间几间是供帮工们住的;南头是牛栏、马圈。东、西两院由一条村道小溪分隔开来。
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地处雪峰山脉西支南段,与云贵高原向雪峰山倾斜交汇处,属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
九洞自然风光地处洒溪乡和若水镇交界处,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一处自然生态景观,由9个象形天然潭洞组成,分别叫门槛洞、脚盆洞、油罐洞、金鸡洞、猪槽洞、簟洞、水牛洞、看牛洞、轿子洞。从上往下看,宛如一条白链上缀着九颗翡翠般的明珠;从下往上看,只见瀑布悬天,浪花飞溅,势若万马奔腾。景区内是典型的沉积岩地构,有十几座俊秀挺拔、形态各异的山峰和高达100余米的幽深峡谷,都是因为长期风蚀而逐渐形成。森林覆盖率高达98%。
金龙山的主峰,海拔1075米,古称会同八景之一。有马鞍、堡子、肖家,金龙四乡群山环拱其下,形若飞龙,每当夕阳晚照,峥嵘翠滴。主峰宝塔山,有岩石八方宝塔一座,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高约13米,直径有5米,塔内无楼,四周无窗,仅有一石门出入。门上端镶嵌一石匾,上刻“符轮配德”四字,两边有石刻对联。塔内修建金龙太子宫殿,系大柱木质殿堂,供有大型金龙太子雕象。殿堂神台脚一石板底下,有一气孔,深不可测,凉风习习。每到秋天,塔内昆虫成千上万,相传是金龙太子的“真马”。宝塌坐北朝南、工艺精巧,雄伟壮观,完善如故。
在团河乡内有一口井,据传为诸葛亮在团河乡扎营时,无清水可喝,孔明见此情况,用宝剑往地上一插,一股清泉即出,故名诸葛井。此井清泉常涌,四季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