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八邦会靖”的商业重镇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2013-11-13 20:12:23)
标签:

杂谈

            http://s15/mw690/001ks2k1ty6Ec4nJ1aC1e&690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西南,湘黔桂交界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县府驻渠阳镇。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境内山多田少,俗称“三分水田七分山”。有林地面积165万亩,森林覆盖率73.9%,主要乔木树种有银杏、山腊梅、香果树、楠木、杜仲、南方红豆杉、红花木莲等,观赏树种有月月桂、四方竹等。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靖州成为著名的果乡,猕猴桃、血橙、木洞杨梅等果类珍品闻名避迩。核桃、板栗、五倍子、香菇、木耳、茯苓、天麻、玉兰片等誉满省内外。特别是木桐杨梅和八龙油板栗,更是闻名于世。靖州蜜饯独具特色。地下矿藏有煤、铁、铜、锰、硫磺、金、钨、铝等数十种珍稀矿产。境内居住着苗、侗、回、土家、壮、彝、瑶、蒙古、满、白、水、黎、藏、布衣、畲、汉等民族,以苗、侗居多,占全县总人口的61.45%

            http://s12/mw690/001ks2k1ty6QyRRcyAr2b&690

地处雪峰山褶皱隆起带南端、云南高原东部斜坡边缘,山地是靖州的主要地貌类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9,主要有青靛山、鸿岭山、玉华山、陆家坡、九龙山、天龙山等。最高峰为东部青靛山,海拔1178米;最低点为北部太阳坪咸池,海拔278米。排牙山境内地貌类型以低山为主,平均海拔600米。林海茫茫,群山绵延,翠峦迭嶂,山峰起伏,溪沟纵横。瀑布飞流,奇花异草芬芳迷人,野生动物随处可见。主要河流有渠水,纵贯南北,境内全长72.5公里,共纳大小支流101条。其中20公里以上河流9条。渠水又名渠江,发源于贵州黎平和本省城步两县,于黔阳县托口镇注入沅水,成为沅江的第一条一级支流。

早在旧石器时代,靖州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时期为荆州西南要腹之地。明朝时期已是湘、桂、黔三省边界地区的商业重镇。清乾隆以后,江西、福建、两广、贵州、永州、长沙、衡阳、宝庆等“五省八帮”商人陆续来靖州开设店铺,形成了“八邦会靖”的繁荣局面。位于城西部的飞山,以其“险、峻、奇、秀”被誉为“楚南第一峰”。

             http://s12/mw690/001ks2k1ty6QyRSOjofdb&690

与飞山隔城相望的五老峰,五峰并列,犹如五位慈祥的老人喜迎各方宾客;在第三峰悬崖绝壁之上,五峰古刹庄严肃穆,终年人潮不绝。与五老峰隔江对面的桂香山,枫柏林立,苍翠欲滴。有绿色公园之称的湘西南最大的排牙山林场更是令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名扬省内外的“飞山夕照”、“五老晴暾”、“渠江夜月”等“靖州十景”是靖州美丽山水的绝作。

侗族文化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侗歌是侗族民间文艺的主要组成部分,歌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喝酒、见菜、吃饭、递烟、结婚、三朝、祝寿、吊丧、恋爱逃婚、起屋上梁等等,都有歌,唱歌唱得笑,唱歌也唱得哭。侗家人几乎人人都能唱歌,即兴成诗,随见随编,随编随唱,出口成。句式长短不一,但都有其独特的格律和韵律,富有音乐的节奏美。

在寨牙乡岩脚、平茶乡官团、沙坝一带,侗歌分为有伴奏和无伴奏两大类。有伴奏的主要是长篇叙事的琵琶歌、侗笛歌、木叶歌等。琵琶歌由歌师一人边弹边唱,长篇叙事《琵琶歌》能唱几晚甚至十几个晚上。内容大多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传说,人物故事,也有是从汉族故事中移植过来的。

             http://s16/mw690/001ks2k1ty6QyRUancH7f&690

短笛和木叶伴奏的多属情歌,是侗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时即兴演唱的短歌。无伴奏的双人对歌,多在坐夜或主客寨青年男女互相邀约时对唱。合唱的侗歌也是无伴奏的。侗歌的曲调有高山调,夜歌调、琵琶夜调、多耶歌调等。乐器有侗笛、琵琶、木叶、芦笙、莽筒、长号、牛脚琴、高音唢呐和大号铜锣。芦笙有大小之分,平茶乡官团、沙坝一带的大芦笙,演奏时,一人紧扶、另一人劲吹,其音粗犷浓浊。大芦笙周围则是一圈小芦笙,形成众星拱月之状。

民间舞蹈和侗歌一样,如繁星闪烁、百花争艳。流传的主要是哆呓、哆毽、芦笙舞、扇子舞、手帕舞、龙灯舞、狮子舞、春牛舞、寨牙乡岩脚等,哆呓舞是群众性社交活动时的集体歌舞,每逢喜庆日子或正月行年,表演者十几人数十人围成一个大圆圈,不分男女老少,前后以手搭肩,在歌声中二进一退,舞蹈朴实无华,自然洒脱,节奏分明。哆毽在青年男女中进行,一般二女一男,用公鸡尾羽和牛皮做成的毽子如春燕凌空飞舞,又似鸽哨发出阵阵鸣响。

哆毽既是民族舞蹈,又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平茶乡沙坝村、寨牙乡岩村的侗族踩芦笙明显地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大号芦笙居中,年青姑娘摆手帕,扭腰肢,环绕大芦笙翩翩起舞,舞步或进或退,腿脚一曲一弯,姑娘的外围还有一圈手握小号芦笙的男子边吹边跳,男女两支舞蹈按一定舞步,不时交换位置,气势雄浑,场景壮观。

             http://s16/mw690/001ks2k1ty6QyRVLDs35f&690

神话、传说和故事人作为口头文学,是侗族人的民间文化遗产。民间故事有歌颂青年纯洁爱情的,如《姜良姜妹》、《刘金刘美的故事》;有颂扬民族英雄的,如《吴勉的故事》、《吴应凤赶野猫的故事》;也有尊敬老人、瞻养父母的《倍园故事》等,题材丰富。

靖州历史曾是包括周边十八个县市的州府所在地,原称诚州。周边县的苗族、侗族多由靖州县的三秋、飞山等地迁徙而去。苗族有花衣苗青衣苗白头苗之分和生苗熟苗峒蛮之别。侗族,史志上多称侗僚仡伶仡揽侗苗

苗乡侗寨依山建造的吊脚楼和被誉为侗族建筑三宝的鼓楼、凉亭、风雨桥令人叫绝。香喷喷的酸菜、油茶、米酒及糯米做成的盖箩粑富贵粑贺喜粑懒汉粑等风味小吃,风味独特。苗民侗民头戴绣花头帕,身穿绣花衣、绣花裤、绣花鞋,佩戴的银冠、银簪、银花和银制耳环、项圈、项链、银扣、手镯、戒指,全身花团锦簇,服饰多彩多姿。

             http://s16/mw690/001ks2k1ty6QyRX4CJx0f&690

男女青年,通过玩山会姑娘坐茶棚坐夜对歌上山对歌七月十四七月十五结成终生伴侣;接亲时的半路酒拦门酒,可使六亲客娶亲者酩酊大醉。婚恋及婚后有许多供唱的歌,如玩山歌坐棚歌婚礼歌哭嫁歌三朝歌等。伴唱的音乐可包括声乐和器乐两种。莽筒、大筒箫等为他处不多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