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又新教授——神经症
(2009-09-29 23:18:55)
标签:
中德培训心理教育高级家庭治疗师神经症许又新教育 |
分类: 婚姻家庭和社会生活 |
许又新教授,研究员,1928年出生于湖南,男,湖南长沙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
195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从事精神科临床及医学心理研究工作,1953—1956年任住院医师。1956年晋升为主治医师,讲师,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研究员。1985年任精神病学教授,鉴于对精神卫生各项工作所做的努力和贡献,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神经症——大题小作
一,相对不随意。
相对不随意,描述性的表达,属于意志的领域,可以进行经验评估;
无意识,是理论的构想,属于认知范畴。
防预机制
动物——不随意——随意——社会人
注意力不集中就是走神与反走神的斗争
神经病患者控制不了自己,其实是控制过度
用“直接”与“间接”的办法对病人解释:人们不能用意志控制自己的血压,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地调节自己的血压。
神经治疗如果针对症状,靶子就错了,应关注生活状态和质量。
神经治疗从随意性最大的行为下手,而行为治疗主要针对症状。
如果病人毫无改变的愿望,任何心理治疗都是无效的。
二,生活的意义
一个人总在追问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是病态的。
幸福的表现:1积极的情感,2主动的参与或全身心的投入,3寻求意义
1,理想
一个人追求的最高价值,并且社会上决大多数人认同的。
任何理想都是一个人永远达不到的境界,永无止境的。
一个人的行为方向总向着理想前进,甚至可以牺牲性命。
2,生活有意思
生活有意思就是活着的意义所在
3,精神障碍
神经病人一般是把生活的意义具象化、夸大化。
对生活的扭曲:挫折和失败,产生失败感、失落感;工作学习长时间慢慢积累的压力;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健康的习惯,并且没有及时校正。
总之,神经症很复杂,应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不要拘于某一个理论。
提问要点:
治疗有用经验的事实肯定病人,然后才来讨论下一步怎么办。
知,情,意。病人总喜欢问“为什么”而不问“怎么办”,“为什么”是知的问题,“怎么办”是意的问题。
负责任: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伤害他人的利益。
处理囚犯的心理:解决眼前利益和眼前问题,再考虑长远利益和长远问题。
亲子关系:饿+批评=火上加油;
(笔记不全,仅录要点,见谅。图片摄影:考拉,讲学中的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