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去银行存钱,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来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很多,需要排队等很久。看似柜台上有很多业务办理窗口。但是只有二个或三个是现在可以用的。于是终于有人耐受不住了,开始大骂,要找银行领导。果然有效,结果马上就又多开了几个窗口办理业务。可是明天呢,还是依然只开二三个窗口。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银行与客户的利益有不一致的地方。
客户的利益之一是--要节省时间,尽早办完业务。
而银行的利益之一是——要节源开流,尽量少用人,少开资。
这样银行前台服务的人员少,自然就只能开有限的几个窗口。就造成了客户要排队很久。
而当顾客投诉时,当然这不符合银行的利益。于是马上临时找来人手,多开窗口办理业务。
有人会说,银行的工作人员并不少。我告诉你,其实人是不少,但在第一线工作的人并不多。因为这就又牵扯到一个利益之争:银行高管与第一线员工的利益博弈。
银行高管的利益之一是搞好上级或重要客户的关系,以利于自已的职位。当上级或重要客户希望在营业部内安插一个闲人时,自已当然不能拒绝。因为这并不增加自已的工作量,也不减少自已的收入。这样就造成挂名的闲人多,真干活的人少。
而一线员工的利益之一是保证自已的休息时间。自已休自已的时间,外面客户再多也绝对不会出去帮忙。因为没人给开双份的工资。
高管
——一线员工——顾客
在任何行业,此三者的利益诉求永远是不会一致的。这样就会出现二种演变模式:
1 利益博奕的结果是强弱方差距大,强势方取胜。
以强势的一方利益为主,弱势方让利。
比如银行等很多国企,都是强势方。他们的许多规章制度都以本企业本高管利益为第一位的,自然而然的会有损弱势方的利益。
现代的我国社会大多是这种结果。
2 利益博弈的结果是多方势均力敌,互相妥协。
各方力量差不多,于是各做出让步或让利。得到的结果是各方都较满意,但对各方来说又都不是最佳的结果。
文明的社会应是这样的,因为局部的和部门的一定损失,对于整体的大局的完美是必要的付出。是整体的最佳的结果。
如果一个企业在以效益为先的前提下,还能兼顾对员工进行人性的管理。那么员工也必能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更多维护和争取企业的荣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