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ilook博客群
ilook博客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1,206
  • 关注人气: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错过的《艳遇》

(2007-04-11 14:40:50)
标签:

艳遇

孟京辉

夏雨

高圆圆

ilook

    我进去的时候,夏雨正在劝慰刚服了安眠药自杀、又被他救醒的高圆圆。 苦口婆心劝不住,就连拉带拽。总之,高圆圆感动了,需要抱住夏雨。一开始是站着抱,后来孟京辉让高圆圆坐在沙发上背对着站在沙发后面的夏雨。于是高圆圆只能向后伸手,动情地一把搂住夏雨的脖子,把他拽倒杵在沙发上,让夏雨头朝下底儿向天地说话。

    精彩。我几乎鼓掌。可是孟京辉喊停了:“这样儿的话,高圆圆就没有犹豫了,太果断了。你需要犹豫的感觉。”孟京辉看看表,说先开饭吧。他回过头来,终于有时间搭理我了。

  

用明星是为了票房,这个说法不公平。

“我们现在正处在比较痛苦的时候。”孟京辉不等我问,就自己开始了采访。

 

iLOOK:为什么?演员没有舞台剧经验是否觉得有点费劲?你在建组的发布会上说,高圆圆感觉比较纯、比较圆润;而夏雨是那种比较技巧的、体操运动员的感觉。排到现在来看呢?

 孟:我们做了很多训练,都非常好。但是一到排练的时候我就不满足,我就要把我自己的不满足彻底跟演员沟通。并且演员自己也发现不满足,所以我们(需要)逾越的障碍挺多的。《艳遇》不像我以前那种特别风格化的戏,它是一个挺有现实逻辑的戏,反映了都市职员的心态。我们现在又得奔着风格走,又要顾及有个故事包在这儿,就得用形式化的东西,把现实逻辑张显出来,或者干脆颠覆它。但完全颠覆?还不太具备。所以我们在探讨,比如表演幅度问题、比如舞台调度和内心现实之间的关系到底孰多孰重。

 

iLOOK:这种不满足,是因为排戏现场出状况,还是因为演员没有演过话剧而出现的专业问题?

 孟:没演过话剧不是问题。主要还是排练时候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有的排练肯定都面临这样的处境,每次都面临。就是有的多一点儿,有的少一点儿。

 

iLOOK:你和编剧有没有经过那种假装特别正式的演员挑选过程?还是就直接敲定了夏雨和高圆圆?

 孟:没有正式筛选。夏雨和高圆圆是我和编剧共同决定的。史航和廖一梅(《艳遇》编剧)也没有在选定演员以后做很大的剧本修改,只不过加进了几场别人的戏,多些氛围,让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更加真实。事实证明他们俩的感悟很强、很灵。高圆圆尤其勤奋,她也有自己偷偷练的时候。我想可能大家能看到一个不同的(高圆圆)出现。

 

iLOOK:从《琥珀》开始,社会上就有说法,说你的戏开始用一些影视明星主演,主要是为了票房。你觉得这么说公平么?

 孟:我觉得对于我的创作来讲,这么说是不公平的。我没排过像《艳遇》这样现实逻辑很清晰的戏。我也不想排一个很平庸的、别人都见过的那种表演。我必然会找一些从来没有尝试的因素,所以要在高圆圆、夏雨、包括别的演员身上制造出一种新的、我觉得游刃有余的表演和舞台呈现的状态。最后毕竟得是个戏,不可能是琐碎的电视剧逻辑,也不会像电影那么细碎。它仍然得有戏的最基本的打动人的东西、戏的想象力。这个戏本身也有它的实验色彩。我必须得有这些,否则,我就做电视剧去了。

 

iLOOK:就是说影视明星过来演话剧其实自己也面临着突破?

孟:当然,肯定不可能依靠在影视的那点经验,不够。表现方式、创作状态、呈现结果,都和影视不一样。他们必须得面对戏剧,而且面临的还不是一个普通的戏剧,而是要和孟京辉合作。我的戏剧,有许多色彩和形式感、许多实验的东西、残酷和诗意并存。这些其实对于很多演员来讲,压力挺大的。他们能给我的东西可能我不要,也许他们觉得逻辑不清的东西,我给规整一下,反而能要。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比较费劲的过程。

 

艳遇是人生很珍贵的东西

iLOOK:怎么会起《艳遇》这个名字。洪晃博客里有过这么一种观点,男女如果很般配,那就不叫艳遇,应该80岁老头儿和二十岁小姑娘,或者阿姨和小生,绝没有结果,那才叫艳遇。可是我看夏雨和高圆圆,挺般配呀。

孟:他们俩表面看上去很般配,但是在我们的故事里,其实距离是挺远的。另外我觉得艳遇是对一切美好事儿的一个期待。如果你想到了,可能你就得不到。比如我在火车上肯定能碰见一美女,可即使碰见了,可能也什么都发生不了。但有的时候你在无意当中不期而遇,让你的生活轨迹发生一些变化,虽然最后人还是得按照一个大轨迹生活,但(因为有艳遇)变得丰富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艳遇是人生很珍贵的东西。

 

iLOOK:在建组发布会的时候,有的记者说你排的这是一部“都市情感剧”,你当时就纠正了,说我这不是“都市情感剧”,对这个分类很不满意。那么你有一个给观众的定义么?还是像以往一样让观众看完了自己做结论?

 孟:其实我这儿没有定位。我觉得肯定跟所谓“都市情感剧”不一样。作为导演来讲,我感觉轻松,表达也轻松。就好像我的电池里面能量很多,遥控小汽车就很顺畅。这很重要,如果电池就剩一格儿了,车也能走,但是歪歪扭扭。我觉得我现在能量就很多,不论是从艺术上来讲,还是对剧组的管理操作,都很有能量,所以它应该能正常发展。有时候疙疙瘩瘩,这也正常,我们现在就处在一种对自我的改变阶段。我们不是“试验”,而是“实验”,实验不是想当然的,而是实践,就是要做。既然做,就会有低谷,有高昂。但只要一做,所有的可能性、空间、能量、敏锐的感受力,就都抓住了。我觉得排练的意义也就在这儿。

 

iLOOK:我看了一点儿排练,觉得完全看懂了。不像《镜花水月》那样,你说的:“看懂了就算白来了。”《艳遇》好像不一样?

孟:对。因为毕竟受众不一样。肯定能看懂,因为它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最基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