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挑担

(2018-12-21 21:13:50)
标签:

生活

挑担

挑煤

挑水

分类: 生活随笔
挑担 
    我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是一个人插队到一个生产队,周围的人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从我挑水开始的,老乡看到我挑水的姿势很协调,就知道我有过劳动的经历。在我们山区看一个人有没有劳动的经历,看你挑东西的姿势就可见一斑。不知道现在的小孩还参加不参加家务劳动,我们的同龄人,从小就得做家务,而从小就开始挑煤便是其中劳动之一。 

    60-70年代,家家户户做饭都是烧煤球,把煤球从煤店弄回家都是用肩挑回家,记得我挑煤的重量是从20斤开始的。那时挑煤也不觉得苦不苦,一帮邻居家小孩约在一起去挑煤,玩耍带劳动在一起了。你愿意不愿意,但一家一个月的定量煤球150斤总得挑回来,后来读初中时便能挑70-80斤了,一个月只挑煤二次就行了,再后来下乡当知青回城,我一次就能将150斤煤球挑回家了,再后来就是用天然气了。 

    挑担是过去生活常见的事,我们同龄人谁不会挑担,挑担也有点技术性,一看他肩头的担子便知道他会不会挑担。电影《人生》饰女主角刘巧珍的演员由于没有学会挑水,她挑水的镜头只能用一只手拿二只水桶另一只手拿一根扁担来替代,我想这是整部最大的遗憾之一。再看电影《归心似箭》魏得胜帮玉贞挑水,整个动作协调自然,就知道演员有过挑水的经历,有没有生活经历扁担放在肩头上内行一看便知道。当年有一首歌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现在不会出现这样的歌词:“桑木扁担轻又轻哎,我挑担茶叶出山村。”谁还挑担,现在没有挑担的生活。 

   现在挑担的事越见越少了,基本要退出我们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社会总是要进步,先进的生产方式一定要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挑担这样的事是可能就结束在我们这代人,它是我们的记忆,因为它曾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已成了陌生。“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冬至吃什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