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启蒙歌曲(三)
时间来到了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一股清馨的音乐风吹进了我们的窗内。台湾校园歌曲,港台流行歌曲,轻音乐,这些我们从未听过音乐扑面而来。当时脑子真有点消化困难,原来还有这么好听的音乐,我第一次听到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是站在别人窗外听完的,他家里的收音机正在收听这个曲子。好听的音乐太多了,歌曲还可以这样的流行唱法。接下来就是赶紧买录音机,买磁带好好地让自己的听觉神经恶补一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听的音乐人人喜欢。那时刚听到台湾校园歌曲就触动了自己敏感的神经,音乐是可以很生活化的,如同自己的生活。“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这样的音乐如同一幅幅/水墨画,朴素自然。而交响乐的博大深邃,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那时我常常和几位音乐发烧友一起守在录音机前重复悉听。感觉自己从那个时候开始才算是喜欢而且懂一点音乐了,要说音乐启蒙应当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上世纪80年代,一大批外国电影进来了,文革期间不准放映的电影也可以上映,一时间电影音乐又成了一种独特音乐就成了银幕下回响。“简爱”、“叶塞丽亚”、“血疑”,只要这些音乐出现,银屏画面就对应的眼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欣赏音乐才算是刚上道。
回到启蒙歌曲的话题,我觉得只要是深入人心的音乐都给人以启蒙,很难说那一首歌算是启蒙歌曲,我认为是一系列的音乐都算。人走不出属于他自己的历史,当我还是孩提时期启蒙歌曲就是那个时代的歌曲。但是,音乐对我的影响却是长久的,越是熟悉音乐的曲调就更加喜欢音乐,而且还会形成自己的偏好和主观倾向。影响我最大的音乐是一些能穿越时空的音乐,是经久不忘的音乐。这些音乐都是经典,都是直指人心最软的地方,都能引起共鸣。对于我来说,一定评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一定是第一名的启蒙音乐,还真有:那就是约翰.威廉姆斯作曲、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帕尔曼演奏的电影音乐:“辛德勒的名单”,这音乐一直在启蒙现在的我。(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