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的香味
又快到端午节了,按说过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大家都应当为过节做一些准备,热热闹闹的庆祝一下。现在来看远不是那么回事,过节对于上班的人来说是比平日多休息一天,但这还得调整工作时间先上七天班再说,对于吃的方面,商家早就替你打算了,早早就有粽子卖,只是自己得多个心眼,别买到有问题的粽子。经验告诉我假货的时代还没有过去,还得用那句老话时常提醒自己,防商家之心不可无。
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本属于时令的食品,应当是在特定的时节才能吃到,好比江南粽子和时令笋尖,端午节除粽子外还有其另外的文化活动,粽子还和划船有关,因为这一天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大夫。现在倒好,除了记得吃粽子,有的人还不想吃粽子,早就没有过节的味道了,不论是吃还是其它的,除了能多休息一天与平日没有什么区别,过节没有节的气息,怪谁,怪自己步伐太快,太匆忙。
回想起来我吃过味道最难忘的粽子是在乡下,是我下乡的时候,是物质生活最贫乏的年代。生产队为了能让大家都能过节,总是要种小面积的糯稻,要晓得糯稻的产量低于粳稻,那时宁愿降低点产量也要让老乡们有糯米吃,也得好好过个节。四川农村的端午节总是和农忙捆绑在一起过的,端午节正是“双抢季节”,老乡家是在端午节头天晚上包好粽子,在火堂上慢火煮上一夜,端午节的早上就能吃到粽子。我一个人不会包粽子也懒得包,隔壁的老乡早上叫我去他们家吃粽子,粽子很单纯得只是粽叶和糯米的白粽子,那时才叫个好吃。具体什么味道我肯定记不起来了,但那时粽叶的香味给我的感觉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粽子还有我隔壁的老乡来叫我,这个画面忘不掉的。
我后来知道了什么粽子最好吃的,其实,好吃不好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生活贫乏的年代就是剩饭都是好吃的,何况还能吃到地地道道的粽子。现在我再也找不到当年那样的感觉了,所以也不讲究吃不吃粽子了,因为吃过,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