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到底是谁
韩寒和方舟子的口水仗已变成不少人参加的论战,我只能算一个喜欢看热闹的围观者。感觉这场大戏很好看还没有完,还会有一些新的折子戏穿插在一起演出,春节虽然天气很冷,但网上春节很热闹,有人说这个春节变长了,这都是这台好戏带给我们的。
我刚开始围观的时候是偏向韩寒的,认为方舟子有些咬文嚼字,比如:韩寒的书信中父亲和爸爸称谓没有什么矛盾的。但后来方舟子列出的大量质疑,韩寒无法回应而且还爆粗口,我的立场有点改变了,但看到韩寒最后挂上来的博客错误很多,硬伤很多,自己又赶紧取下,我想韩寒的真识水平真是不可能是写出当年《三重门》的那个韩寒,也许真是有人代笔只是署名的是韩寒。这次在网上很热闹的质疑韩寒,但电视媒体上报道和参与不多,从网上得知是上面有指示。不管是真是假还是网上的消息来得快,而多半最后也证实了,比如休假式治疗也是网上先知道真相的。春节过来我有些不喜欢看电视了,感觉电视和网络说的东西很是不一样的,我宁愿相信后者。
搞清楚此韩寒和彼韩寒就那么重要吗,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他的影响很大且有榜样的作用。我就知道有的小孩就以韩寒为榜样,认为不经过努力也会有可能成功的。如果一个假的榜样一个假象来引导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这是不是有欺骗的嫌疑,可能是的。我以前喜欢看韩寒写的博客,喜欢看他写的某某某是好干部,也喜欢看他的韩三篇(虽然不全部赞同),感觉是一个很有水平的青年人能写出来。如果你看看他最后二篇自己下掉的博客,会感觉前后可能是二人所为。我想如果开始就以韩寒为一个符号写博客,现在的人就不会大惊小怪了,因为水平高低是一回事但人们不愿意接受一个假象。
方韩大战另外的一个景观就是看看其他人的态度,名人的态度,媒体的态度。开始时好像是在各自站队,但是方舟子一方毕竟理性得多,评说客观得多,队伍也壮大得多。我认为应当有理说理,就事论事,可人的思维往往受感情的影响,我自己就有体会,一上来我是偏向韩寒的,但慢慢转过来了认同方舟子了。这场论战中其实我想看看我熟悉的文化人(公知)是怎么看待这事,但是多数人不发表看法,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了我认为不发表看法也是一种看法,谁都有这个自由。但我更欣赏那些发表看法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件文化大事件,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还是更好些。
方韩大战还折射出一个社会诚信问题,制造一个假象是要许多人通力合作才能造就出来的,这些造假的人的良知到哪里去了,不能靠自觉不能相信什么觉悟,当他们没有良知的时候就得有一套制度才行,在没有制度的时候幸好还有一个方舟子。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不关心这件事,说这事太多了。是的我们好像有点习惯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有假的社会,那也没有办法,能说清楚一个算一个吧,总比不说清楚好。
韩寒有没有代笔的事,我想大多数人自己心里有一个基本判断了,晓得了韩寒到底是谁,或者是谁也不重要。我还在继续关心方韩大战,也许是兴趣、也许是被其中人所感动,因为不是人人都已麻木,还是有人清醒,还是有人有社会责任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