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一个美丽的错误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推荐一部难得的好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这是一部伊朗电影,我在网上找来看了,这是我第一次看伊朗的电影,的确是部好电影。电影《别离》故事的背景是伊朗社会中产阶层家庭生活和底层人的生活,我们看到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社会二个家庭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一个中产家庭,妻子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希望出国,丈夫由于要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于是坚决反对,两人无奈之下闹上法庭要离婚,却又为女儿的归属争执不下。结果法官认为二人无理取闹,离婚请求被驳回。妻子一气之下独自回了娘家,丈夫为了照料父亲请了一位女佣Razieh。Razieh代表着伊朗的社会底层人物,她的丈夫不仅下岗在家,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差点被抓进牢。Razieh尽管有着身孕,但为了补贴家用,她瞒着丈夫去为纳德家做了佣人。然而有一天,主人与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由争执引发的悲剧造成了两家人之间的激烈冲突。
电影的表现手法很老套,很像一部老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那样现实主义的描述手法,就是干干净净地把故事讲清楚,基本没有特技拍摄,音乐也很简单,只是在片尾才响起了哀伤的钢琴曲,这是一部特别朴素的电影,也称为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小制作的电影。电影的场景让我感觉似曾相识,屋内的摆设和街边的环境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差不多,感觉片中的生活水平我们现在城市的生活水平很接近。
观看电影后给我有一个很特别的感受,就是他们教育小孩的方式。西敏想离开伊朗,她要带着自己的丈夫内达和十一岁的女儿特梅一起离开这个国家,丈夫不愿意女儿离开,还在辅导她的作业,而这里家里正忙于法庭调查烦琐的事情中,电影中女儿特梅一并参与调查取证,一并为父母分忧庭之间又发生了矛盾,二家矛盾激烈经常去见法官,父亲还和女儿商量怎么和法官说。电影中的这些部分让我发受启发,只有让小孩完全知道家里所处的种种矛盾,这才是教育小孩的好课堂,让她在激烈的矛盾中成长。反观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尽力为小孩提供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其实是不利于小孩成长的。
这是一部有宗教背景的电影,但并没有局限于对宗教和人生的哲学思考,二个家庭各自充满了各自的矛盾,但他们都有宗教信仰,让我感觉感觉到有点陌生;片中伊朗人认真的生活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尊老爱幼及对宗教的虔诚让人肃然起敬。影片中有一处精彩的地方,当宗教信仰与爱之间有了冲突的时候,你会看到宗教信仰神奇的力量,古兰经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你会发现影片最终解开这些矛盾的时候,其实是这些善良的人们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电影《离别》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音乐响起了,好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那有个完。正如那句歌词:一切尽在无言中。
电影的背景资料:
2011年 第61届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 [4]阿斯哈·法哈蒂
2011年 第61届 柏林电影节(普通评审团特别奖) 竞赛单元 阿斯哈·法哈蒂
2011年 第61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最佳女演员 萨瑞·巴亚特
2012年第69届 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