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金牌随想
这届亚运会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金牌数实在太多,多得不好意思了。比第二名的韩国队多出100多枚,多得有点不成体统了,就像是房间里的一个:“800磅重的大猩猩”。体育比赛本应当是很公平的竞争,但在这个看似公平的游戏规则下面,有许多的不公平,亚运会运动员的“家族出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的运动员是举国体制培养的专业运动员,而有的国家则是由余业运动员来参加比赛;女子铁人三项赛的第四名许朗就是澳门的业余选手,她是要请六天假才能来完成这次比赛的,她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她的成绩却同样是金灿灿的。
我看电视里的小记者采访蹦床比赛的冠军队员,问他们在蹦床上比赛怕不怕,他们回答说想到祖国的利益就不怕了。他们的这种想法倒是有点可怕,我感觉这样的想法是违背体育本质的,体育的本质是强身健体,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并不是国家利益,并不是民族之间的战争要玩命。本应当是喜欢这项运动才投入训练,才去参加比赛,我们的运动员很小的年龄就是专业的训练,有了金牌上大学也有照顾,所以体育总局副局提醒运动员得奖后先得感谢国家,感觉我们的金牌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如果要问现在有多少不是为金牌而战的?我想应当是少数。
刘翔在昨天比赛中以非常优秀的成绩拿到了金牌,假如他昨天没有拿到第一名,他输得起吗?我们观众输得起吗?只有到那天我们和运动员都有良好的心态,我们的体育才算是真正上了正道,不然真是“上啥大道啊,上坑都费劲。”
我们的运动员冲着金牌的方向努力是正确的,但不是不择手段,还记得不可一世的“马家军”吧。体育是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们是金牌大国而不是体育大国,三中全会以来金牌是拿了不少,但并没有因此而使国人喜欢体育运动。1974年我国刚参加亚运会时我们的金牌数(32枚)排第三名,到今天的170多枚,真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想体育运动总有一天会回归其本质,那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