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吃粗粮
我不喜欢吃粗粮应当是沿袭着几十年来的一种习惯。现在有时应酬的饭桌上会有“粗粮”成为时尚的菜肴,这些“粗粮”都还取有一个好的名称,有的叫“大丰收”还有“金玉满堂”等等,其实也就是当年所说的粗粮,现在是将粗粮细做,或者是粗粮细吃,虽然说这是口味和健康的需要,但我心理和生理上都不大接受吃粗粮,也许是“恶习”难改吧。
当年经历过吃不饱饭日子的人,我想谁也不会主动去吃粗粮的,当年我还是知青的时候,地处山区,全年分配的口粮一半以上就是粗粮,主要是玉米(苞谷)和红薯(红苕)。所谓吃饭也必须是一半粗粮掺一半细粮(大米),那时别说是吃肉,只要是能吃纯大米煮的饭就是享受了。吃粗粮的日子记忆太深刻了,当时的感觉一是口感不好,粗粮在嘴里就是粗糙,到胃里了不舒服;吃粗粮也是贫穷的象征,就像衣服穿不暖一样。那年月城里也要配给粗粮,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所以后来能吃上大米白面了,我是再也不想去吃粗粮了,好像不吃粗粮就是彻底告别了贫穷一样,也许是为了这个情节。
这么多年我基本上不吃玉米和红薯,就像是在胃里打上烙印一样,总和粗粮过不去。我的这个习惯还遇到过知音,他是在福建当知青,当年吃竹笋吃多了,后来再也不喜欢吃竹笋。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种现象,但饮食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顽固的,好像比改变思想观念都还要难。
现在生活中油水多了,都说要吃点五谷杂粮,说吃了对身体有好处;其实好的任何习惯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既然是一种习惯,那么改变习惯是很难了。我自己也在想,再过些年我从新来学习吃粗粮,但我反对将粗粮细做,粗粮就得粗做,我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粗粮身份,不能用细做的方式去歪曲了粗粮的正面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