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自白
(2008-11-04 14:45:00)
标签:
生活岁月记忆酒文化 |
分类: 生活随笔 |
喝酒的自白
昨天晚上朋友相聚,又是多喝了点酒,回到家里早早就睡了,可是到半夜就觉醒过来,真有点“夜半三更盼天明”的感觉。想想喝酒也真是好玩,看似清水一样的酒,虽然是粮食酿造,可属性与粮食大相径庭,粮食吃多了肠胃难过,酒喝多了是头脑难过。昨天我就有点难过了。
记得自己真正开始学习喝酒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那时高中毕业就得下乡当知青了,应当说比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还困难得多。高中同学从此就天各一方了,分手的时候都在日记本上相互留言,不知是谁出主意大家一起买些酒来喝,于是在某一天晚上,大家约好玩一通宵,当时只有茶水和一点水果,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喝酒,感觉酒的味道特别难喝,当时多数同学都不会喝,有人将梨切成片泡到酒里,但是依然喝不出甘美的味道来。
后来下乡当知青喝酒的次数就多起来了,社员对知青都比较友好,家里有什么大事要“摆酒”都请周围的邻居,我也有时参加。在四川农村喝的是“转转酒”,就是一桌八人,倒上一大碗酒,按逆时针方向一人喝一口往下传,这种喝法一桌人谁的酒量大小都不会受影响,酒到嘴边你爱喝多少是多少。大家一人一口酒,说说笑笑,基本不会有人会喝醉,除了卫生的问题,我看这样喝法值得提倡。
后来工作了,喝酒的次数也就多起来了,周末的时候,三五个好友也会一起喝点小酒。当时的做法是,酒桌就是办公室办公桌,还有电炉的温暖相伴,在街上买回熟菜,买一瓶“泸州二曲”和一瓶果汁钩兑起来喝,酒量大的朋友可将白酒成分多一点,反之亦然,常常是这样开开心心地过周末。
当年在重庆还有专门的酒馆,只卖酒和卤菜不卖食品,进去就是喝酒吃菜。记得一次我的好朋友邀我去酒馆喝点酒,因为明天就“关饷”了,身上还有二块钱没有花完。当时生活的轻松、生活的愉快、生活的随便、现在是找不到那种感觉,就像是老电影一样定格在那个时代了。但这事所产生的幸福感还继续在我心里流淌着。
在老家重庆喝酒还有一种喝法,那就是划拳。往往是酒过三巡后就会有人提议分为两派开始划拳喝酒,进行喝酒的团体赛了。划拳喝酒是很好玩的,所谓“酒壮英雄胆”,喊叫声伴着输赢,酒瓶很容易清空。这种喝酒赌博的游戏,可以激发饮酒者的水平和激情,在这样氛围中人的酒量有时会比平时虚高二两。
现在也喝酒,但喝酒的意义不一样了,内容丰富了。原先喝酒就是为了友谊、为了有份情感、为了相逢、为了相知、为了送别等。而现在喝酒不仅仅是这些内容了,还得加上因公去应酬,为了托人办事,目的就不那么单纯了。喝酒本来是让我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但现在喝酒有时会让人添加上勉为其难的感觉。中国的文化里酒不等同于其它的食品和饮料,它有别的负重,负重着情感、负重着人情世故,二者有时还真不好区分。喝酒还有一个特点,有的人在心情舒畅和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会想到它。总之,还得应一句老话:“酒喝微醉,花看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