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2024-03-14 16:58:30)自序
在写作的道路上,我只是一个初学者,没有任何头衔,充其量只是“润心书屋”写作班的班主任,并且还是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
自2019年来, “老邵说说”每天一篇,至今也1500多篇上百万字了。但总感觉自己文章零七碎八、不伦不类、不深不透、不精不彩,除了文字的堆砌之外,没有几篇像样的文章。
写作就是写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桩桩件件,都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只要用心,万千物象都会在笔下展现出来;只要去写,就会有取之不竭的写作题材。
我是周村区王村镇人,所以感觉自己有责任把王村乃至周村地区的事情写出来,包括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凡是我知道的并且有正能量的,都是我的写作范围。几年来,我坐公交回王村,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在写大史村《山村的记忆》和王洞村《王洞纪实70年》两本专著以外,还写了王村村、中央村、李家疃村等10多个村庄有关的近百个故事,当然也包括淄西地区、周村区等其它地方的内容。我知道,地方故事是挖不尽写不完的,但我会坚持写下去。
在看到一些资料中对大史村的介绍出现不应该的错误时,我感到痛心;在为李勤田事迹馆整理材料时,看到好多反映李勤田的工作资料和照片丢失时,我感到惋惜;在撰写《和平社区志》时,竟然对改革开放前的一些历史也模糊不清时,我感到不解……
2023年,在写王村镇中学的建设等内容时,原王村镇党委书记周会亭告诉我,我们今天写的内容就是50年以后的历史,所以一个喜欢写作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清楚,因为这就是未来的历史,这就是为社会作贡献。我深以为然,于是就把我写的一些承载历史内涵的文章选编成册,不为精彩,只为留史。
作者
2024年春节
照片
作者简介:
邵祺昌,1951年生于今王村镇大史村,1958年入学,1964年考入淄博八中,1966年12月26日在第八次“红卫兵”接见中见到了毛主席,1968年7月初中毕业,回村务农。
1978年7月开始在王村镇当民办教师,任教初中数学,先后获得周村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周村区优秀教师,周村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984年函授中师毕业于周村区教师进修学校,1989年函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毕业于淄博师专中文系民师班。1992年8月调入周村二中,任教高中历史,先后获得淄博市模范班主任、淄博市劳动模范、淄博市十佳师德标兵、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
2011年退休后,成为周村区关工委的五老宣讲员,到学校进班级,为关爱下一代努力工作。2020年又成为周村区鸿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志愿者,积极参加“红领巾学党史”“党史温暖百社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活动。被周村区老干部服务中心和淄博市老干局聘为党史宣讲员,进社区下农村,把党的声音送到基层党支部,被淄博市关工委授予优秀五老红色故事宣讲员。
退休后开始尝试写作,自费出版了《与共和国一块成长》《山村的记忆》《淄西毕氏世谱家传选编》等著作。并参加了《周村地名故事》《石庙村志》《玉兔公司志》《和平社区志》等书籍的编写,创修了《大史村邵氏族谱》,主编《王洞纪实70年》。在鸿雁社会组织担任“润心书屋”写作班班主任,与书友们一起读书写作,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