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平社区淘宝记(2)

(2023-05-12 05:23:18)
标签:

历史

和平社区淘宝记(2)

——采访王家庄人张维芳侧记

张维芳,1953年生于青岛,读书在青岛,是大城市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但她的祖籍是周村区和平社区原王家庄人,所以在1970年1月20日知青上山下乡的时候,她的父亲决定让张维芳回原籍插队,以弥补一个花甲之人的的思乡之情。

张维芳在和平大队第7生产队插队,住在亲叔叔张其録家。插队3年换了两任队长,分别是张惟其和李百玉。由于张维芳劳动表现好,很快被招工到一建公司,最后从一建公司幼儿园园长的岗位上退休。现在是周村区鸿雁社会组织“暖心窝”党建家园志愿者,淄博市儒商研究会儒风艺术团团长。她能朗诵、会表演,由她饰演独幕话剧《母亲的骄傲》中的马大娘(马耀南之母),体现了一个英雄母亲的光辉形象,备受欢迎。

在《和平社区淘宝记》发出之后,再次点燃了张维芳的乡情之火,她看到我写的《雇佣村长张之桥》的故事之后,就有好多心里话和我说。恰好今天(5月11日)下午在“暖心窝”排练《母亲的骄傲》,她一见到我就打开了话匣子。

张维芳说,“张之桥”本名是张之全,是她的大爷爷。张维芳是家里的长女,从小听她父亲讲了很多王家庄的故事。

1)王家庄姓张

王家庄张之全的张氏族人,是明朝中期从河南移民过来的。当时王家庄的王姓人已经败落,张家的始迁祖就买下了王家人的后花园,到张维芳太爷爷时已经是若干代人了。张家墓田就在王家庄北面,俗称“后墓甜”。虽然叫王家庄,但是张姓人立庄,后来才有王姓、另有张姓等其他姓氏迁入。王家庄有圩子墙,到张维芳下乡时,还有圩子墙的残垣断壁。

2)太奶奶是诰命夫人

张家的始迁祖有三个儿子,即后来的张家三支。一支是“楼底下”,即现在张其隆这一支;一直是“河堐”,即张之全这一支;一支是“旗杆底下”,即张惟勤这一支。因张维芳太奶奶的娘家是毕道远,所以被封为诰命夫人。张维芳5岁时跟着父亲张其鑫从青岛回来时,听三奶奶说在叔叔张其録的里,还有诰命夫人的诏书、匾牌

3)克勤堂因官司而败落

张家的克勤党传到太爷爷手里时,和傅家庄的王家打了一场官司,赔上了所有的家产,后来张家无力继续打官司,只得回家务农,克勤堂自此衰败。    

4)爷爷抽大烟

张维芳的爷爷是个饱读诗书之人,但不知怎的染上了大烟。爷爷三个儿子,即张维芳的大爷、父亲张其鑫,叔叔张其録。因为家里没钱了,张其鑫只读了一年半的私塾就去周村大街学徒了。公私合营时,成立山东纺织管理局,他父亲和周村20个人被抽调到刚建的青岛丝织厂工作。

5)张之全是个老革命

马耀南武装起义之后,张之全带着他大哥的侄子参加了马耀南的部队,在攻打崖庄的时候,张之全腿部负伤(炮弹皮一直在他腿上没取出来),他侄子牺牲,当时才十五六岁。张之全因腿部负伤回家后,还经常给马耀南的部队通风报信,继续为抗日战争作贡献。后来国共“拉锯”时期,为了生计,才被雇佣当村长(国民党的保长)的,但他只是应付国民党,从来没做对不起乡亲的事情。张振华一家逃荒到黄家渡口,被人赶出来,来到王家庄之后被张之全收留并安家落户。

6)得罪了土改队长

1948年周村解放后,政府委派土改工作队进村领导土地改革。当时在王家庄驻点的土改队长徐海峰,因作风问题被张之全捉奸在床。徐海峰威胁张之全不让他说出去,但张之全不吃这一套,挽起裤腿说:“老子革命时,你在哪里来?”因而得罪了徐海峰,被打击报复成了“伪保长”“坏分子”“破落地主”,直到四清运动时才得以平反昭雪,改为贫农。可惜没过几天好日子,张之全在1966年去世了,但是他走的放心,因为压在他头上的成分问题终于解决了。

 

二次淘宝,收获不小。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若有谬误,欢迎指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