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的诗(1988-2014)下
(2014-09-06 02:16:45)
标签:
育儿 |
《悼小招》
家母离去的那年
我初次领略到
春天的残忍
希望的季节
形同万刃刀山
有人爬不过去
自甘坠落者
往往是诗人
小招,难道是
春天的死神选择了你
你选择在情人节离去
在那个注定无情的情人节午后
这令我难过
非诗的傻B
才会以为这是巧合
噢!原来绝望之后还有愿望
崩溃之后还有梦想
还会精心选择日子
还会在桥上徘徊
我知你希望在天上能够看见
人们在谈论你
另眼相瞧你的诗
噢!这多像是你在去年秋天
跑来长安跪诗的行为艺术的延伸
那一天你在我的大学
向我下跪时我没有出现
我所受过的教育
不会让我出现
我的天性
不会让我出现
也许你深知这一点?
惟一的见面是在前年秋天
长安市上某酒家
那个由我做东的乱局上
你微醺而来
大醉而去
杯盘狼藉的饭桌上
当你秀完左小祖咒难听版的
《乌兰巴托的夜》
在秀完从阿坚师傅那儿学来的
筷子打击乐
眼里素来不揉沙子的我
对这种京都文青标准秀
并未流露反感
只因为我知道
有一颗痛苦不堪的灵魂
正像丸子一般
在咕咕的汤锅里滚沸
我怎会忽略这样的细节
从你匍匐在地的尸身上
搜出的是两纸招工简章
(而非海子式的《瓦尔登湖》)
最终打垮你的就是这个?
也许你的道路
打一开始就错了
你该从忍受一所大学
学会忍受社会
忍受这无爱的人类
从沉入井底
而非只图宣泄的写作中
找到真正的快乐
那是生命的极乐
但是我的经验
又怎么可能通达于你
再说我有什么资格
敢去给他人指路
前年夏天
我的一名学生
从我上课的教室走出去
纵身一跃而下
直扑大地
我知
我所能做的
也只是在未来的某一天
在奔赴湘西的旅行中
顺道去了你的家乡
在青翠欲滴的山间
芳草掩映的乱坟中
寻找到你的墓碑
那碑有着你的脸型
令我想起你活着时
犹如一块廉价的墓碑游走
这世上所有活着的人
都是一块块游动的墓碑
死后才找到自己的脸型
我双膝触地
还你一跪
(2011)
《罗浮山》
神不在庙里
神是坐在观光缆车上
吹肥皂泡的小女孩
神是飞向层峦叠嶂
小太阳般镶金边的泡泡
神是半山坡的小店里
泡在药酒里的老鼠崽
是泡了一年后揭开瓶盖
一口把人咬死的不死蛇精
装神弄鬼的人心中没有神
(2012)
《二泉映月》
三年前的夏天
我和儿子
常在小区的空地上
踢球
一个十岁左右的
小男孩
老是跑来参与
他是小区看车库的
老师傅的孙子
说话有点大舌头
那个火热的
属于世界杯的夏天
我们疯狂踢球的行径
被人一连投诉了两次
也就不再踢了
三年后的夏天
我总是独自一人
头顶烈日
在小区的小径上
绕圈暴走
“你你你
怎怎么不踢球了?”
有人大着舌头问我
我才认出是那孩子
他长大了三岁
我才看出是个傻孩子
“你在哪儿上学?”
“我我我……不上学”
到了晚上
小区闷热的夜空中
响起了生涩的二胡声
依稀能够听出
是瞎子阿炳的
《二泉映月》
除了我
大概无人知晓
是这傻孩子拉的
他在地下车库顶上
跟随爷爷学艺
(2013)
《德令哈》
黄昏时分
漫步小城
在高高的古楼下
一户汉族人家
在打羽毛球
城中心的广场上
一队藏族大妈
把锅庄搬上舞台
“北京的金山上……”
晚霞落满商业街
两个蒙古族少女
一个丰满
一个高挑
“这不是雨水中
一座荒凉的城”
同行的诗人说:
“恍若静谧安宁的
北欧小镇……”
“把自己内心的
悲痛与荒凉
强加于一座城的
绝非大诗人
而是学生腔”
我说:
“很多时候
欧洲之美的掌故其实
已经配不上中国大地上
某些绝美的角落……”
这里城市空寂
人民安闲
叫人不忍打扰
我生怕那从高音喇叭里
爆出的充满暴力
歇斯底里的
法西斯抒情: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惊扰到他们……
那蹲在巴音河畔烧纸钱的妇人
就是“姐姐”吗?
诗人们
请不要自作多情
巴音河奔流不息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