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国里的诗歌奇迹——写在《新世纪诗典》三周年暨第二季出版时

标签:
转载 |
诗国里的诗歌奇迹
——写在《新世纪诗典》三周年暨第二季出版时
秦巴子
人生中有一种奇妙的快乐,就是自己看见并参与其中的一件事情,从一开始就知道它会成为一个奇迹,后来果然奇迹就发生了,我说的是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现在三年过去了,一千多个日夜,它就在那里,我们和它一起,看着它一点点生长、累积、变大,成为平常生活中的奇迹。也许没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从一开始就知道它会成为奇迹,但是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奇观:做为发表与传播平台,它就像时间本身,以每天的存在创造着诗歌奇迹。这个奇迹其实其来有自,上个世纪末,伊沙就以“世纪诗典”之名,从《文友》杂志开始,此后又转战多家刊物,以“韧性的战斗”成就了世纪诗典的奇观;而在网络论坛时代结束之后,微博几乎可称天然的诗歌传播方式,以自媒体颠覆权力话语对诗歌传播的遮蔽,以即时互动的方式构成了当代诗歌批评的现场,在这个平台上聚集起来的诗歌之丰富多样、诗人之队伍庞大以及诗歌传播方式之空前,乃史中仅见,如此开创性的奇观不成为奇迹也难。而当我们看到它在这一千多个日夜里,以其精致与开阔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把被扭曲被遮蔽被涂鸦的诗歌真相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奇迹就已经实实在在地产生了;实际上还远不止此,在新诗典每一天的进程中,我看到它以在场性、多样性与不断展开的可能性,已经成为推动现代诗创作和催生新诗人成长的实质性力量,每一个身在其中的诗人,大致都能感觉到这个力量,甚至可以说每天的新诗典,已经成为了许多诗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让我想起伊沙在许多年前写过的一遍文章:《创建诗歌教》。如果这不是我们时代的诗歌奇迹,还有什么是可以与之相比的呢?
结集出版的《新世纪诗典》,同样也是一个奇迹,年度诗选出版的奇迹。在诗人和读者对它的追捧背后,我相信是有一个内在而强大的力量在起作用,那是什么样的力量呢?
是说人话的力量!人们意识到诗歌不说人话已经久矣,然而改变如此之难!这种善意的期待其实并不能撼动强大稳固的诗歌系统,它的评价体系和生成机制在不断的自证中早已脱离开了人的需要而成为一种游戏;《新世纪诗典》所选之诗,正是在这一点上首先破除魔咒的,这些说人话的诗歌,以其“人话”在获得直抵人心的效应之前,首先亲近了人的感官,这正是它了不起的起点和开始。
是动真情的力量!似乎并没有多少诗人会反对诗歌中的真情,但真情在诗中普遍的错位滑移或者被逸出却是这许多年里不争的一个事实,尤其是当诗歌被强调成语言,进而语言又被词语偷换之后,诗歌就在文化与符号之间跳起了冷冰冰的“二人转“,有时候也许是词语的“找朋友”游戏,但是越找离人越远,越跳越没有真情。尤其是当这种“二人转”和“找朋友”游戏还被一再托举到艺术前台的时候,虚假便获得虚假所给予的真诚奖赏。《新世纪诗典》之诗以其真情撕开的正是那长期以来由虚假构筑的脸谱之墙,它让诗露出了有体温有表情有血肉会变化会动作的活人之脸。
是丰盈的艺术的力量!《新世纪诗典》中的作品,无论是在生活观察、生命体验和生存深刻度上,还是在诗歌艺术的探索与表现上,其开阔、丰富、细腻和多样,都远远超出了以往所有的诗歌选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所提供的正是新世纪最具文学价值的诗歌案卷。
是真相的力量!真相即作品和诗人的真实状况,当诗坛演变成一些机构、媒体、和掌握话语权力的人构成的封闭系统的时候,它必然是简单的、武断的、粗暴的、霸权式的,人们再也不可能从这个系统的运行结果中看到真相了,《新世纪诗典》是独立于这个系统之外的一个渔人编织的鱼网,在民间打捞着诗歌的活鱼——诗歌和诗人。这个真相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是令人震惊的却也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在那个强大系统的运行结果之外,我们看到了最为鲜活生动的诗歌存在。被真相鼓舞的人们当然会向着这个方向聚集,并且把诗歌带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新世纪诗典》微博推荐已经连续三年,《新世纪诗典》书也出版了第二季,第二季的作品远较第一季丰富,如果说第一季中还是较多老面孔的话,第二季的新面孔已经多到了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重新判断重新对诗坛下定义重新绘制诗歌版图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初唐”或者“中唐”,假以时日,三年五年十年三十年……盛唐不远,一本三本十本……,构成的煌煌巨著,或者就是一套全唐诗的格局了,我时常在想,《新世纪诗典》不仅是当代诗歌读物,更是在自觉地记录并书写着诗歌历史,而以此案卷为蓝本选出新的“唐诗三百首”里,都会有谁呢?会是那些将会陆续进入的更新的陌生的名字吗?我们有幸在这个时代写诗,参与其中,经历并创造着奇迹,不亦快哉!不亦乐乎!
201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