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贴
(2013-04-11 23:51:41)
标签:
文化 |
赝品:疑似仓央嘉措情歌
前记
我初次为达赖六世仓央嘉措情歌(诗歌!)所打动是从甘肃诗人叶舟口中,那是在1994年西安酷夏。如此经历到2002年的西宁又重现了一次,是在一位专事研究仓央嘉措的藏族学者龙仁青口中。
在此八年之间(包括之前),我已经接触到仓央嘉措情歌的汉译文本(有1999年留下的诗《飞机上的仓央嘉措》为证),但并不像从别人口中直接说出时那般感受强烈——我想:这是汉语译本的问题!经过译者精心译成的书面语反倒没有人在口头传达时那么直抵人心!
2003年夏天我再度去了西宁,几乎天天和老友诗人马非、藏族诗人班果泡在一起,喝青稞酒谈仓央嘉措,由于他们二人都在青海人民出版社工作,我便向他们郑重提议重版《仓央嘉措情歌》(该社在1980年曾出过一版),并主动请缨说:我愿意在出版前帮他们将汉语译本“润色”一遍,以我之力,增其“诗味”,令其在汉语之中更具有好诗的风采。
他们果然接受了我的提议,也没有忘记我的热情,马非打来了电话——于是在2004年春节前后,我一直在埋头做着这项以好诗为努力方向的“润色”工作。2005年春,一本叫做《仓央嘉措情歌及秘史》的小书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尽管从包装上与我当时“策划”中的“一本国宝级的经典之书”尚有距离,但毕竟有了结果。
又是三年过去。其间仓央嘉措情歌的在汉语读者中的境遇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善——大家到网上去搜搜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令我颇觉欣慰的是:我的“润色版”也加入了流传,并且主要是在诗人同行中间(这令我更加高兴)。如果你是因为诗人伊沙的“润色版”而发现了仓央嘉措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意识到他的价值,我会感到莫大的幸福!
有一本在当年的“润色”工作中给我提供了巨大帮助的书——《仓央嘉错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是我从老友诗人唐欣处借来的,几年来我一直憋着不还是因为一直想利用它再做一事,这便是:我还想在仓央嘉措情歌的“正版”之外,对那些手抄本或口头流传的“疑似部分”(他们有时以“西藏民歌”之名出现)也加以“润色”。
由于不是已经确定的“正版”,我这一次的“润色”给了自己充分的自由,允许改写或重写,使之有了再创作的成分——我坚信:我不过是这么做的第N个人罢了。几百年来,在那片雪域高原上,有些优秀的藏族民间诗人将自己的创作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仓央嘉措情歌”,而将自己名字默默地隐去(就像《诗经》中的那些无名作者——其中不乏“大师”),我也应该这样做。
这便是民间文学中盛行的伟大的“集体创作”,在此以“仓央嘉措情歌”之名!
我从不相信“人民大众”,因此也不相信“在大众中流传”这件事的说服力,现在愈加如此——我发现近年来最为流行的“仓央嘉措情歌”竟是这么一个可疑的版本:“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说“可疑”是客气,这明显是一个轻浮庸俗伪劣的赝品,仿佛煽情的现代歌词,但却深得当下这些耳听许巍的《蓝莲花》手持安妮宝贝的《莲花》成群结队奔赴西藏“朝圣”去的小资“大众”的喜爱……
所以说,流传的未必就是真东西和好东西!
我给自己“润色”和改写定下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那便是朝向仓央嘉措,朝向诗!
适逢自己的创作正处于一个锐意求变的转型时期,从态度上我是把这项工作当做创作来对待的——但不会将之当成自己的创作成果,在此我个人只保留发布的权利,而放弃署名权。
但是译者的劳动必须受到尊重:在此我特别感谢刘家驹、庄晶两位翻译家——我此次的工作依据的正是他们二人的译本。
我之“润色版”发表和出版之后,我在听到表扬甚至赞美的同时,也听到了几声批评,让我不得不重视的是:它们几乎全都来自于仓央嘉措的母族——我的藏族同胞,对他们在翻译、佛学上的指教,我虚心接受,衷心感谢,但对诸如以下这顶大帽子,我却不能戴走:“由此看来,包括伊沙所‘润色’的《仓央嘉措情歌》其实也正是‘东方学’的翻版而已。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将萨义德话里的‘东方’置换成‘西藏’,将‘西方’置换成‘汉地’或诸如此类。”——实话说吧:在我这里,没有“东方学”,而只有“诗学”;没有“东方主义”,而只有“惟诗主义”。
我想告诉大家(当然也包括这几位藏族朋友)一个事实(我曾向美国一位造诣颇深的汉学家求证过):寒山在西方读者中的实际影响要远远大于李杜,文本上的因素当然有(更通俗),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性的原因是:在20世纪50年代,他赶巧碰上了一位天才的译者,那位译者将其翻译成了一个英语的现代诗的寒山子,大受读者欢迎,甚至成为一代嬉皮士的偶像。怎么办?难道我们还要将《百家讲坛》开到美国去吗?向他们普及一下文学常识:老外们,搞错了,寒山不是最好的,他这一路的大宗师是王维,而唐诗的巅峰是李杜?
我想说的是:不要把伟大的仓央嘉措留在黑暗的传说中(难道有人喜欢这样吗?),他属于藏族,也属于中国和世界!
200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