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与新世纪诗典
(2012-11-21 23:31:19)
标签:
转载 |
我与《新世纪诗典》
——写在《新世纪诗典》第一季出版之前
2011年5月,我从手机进入伊沙新浪博客,一如既往读其新作,发现了置顶贴《新世纪诗典》以微博的形式在网易开栏的帖子。因我的手机没找到合适的网易微博客户端而无法“亲临现场”,后发现了老乡鬼石在空间每日的转载。这样,我成了新世纪诗典的幕后读者,为时5个多月,直到工程竣工回家。
一、
2008年10月,我因闲的无事在网络上阅读李煜词,得了我这个名字:南煜(一秒钟取名)。后无意见翻墙到80后诗人黄运丰的博客,知道了玄鸟诗歌论坛,现代诗对我来说,确实很陌生,此之前我所理解的诗人就是李白、杜甫等,回想起来真是孤陋寡闻。08年冬至09年工程开工,我陆续写了部分我所理解的“现代诗”,以电脑和网络为阵地的诗歌写作在09年新疆因75断网而中断,2010成为一片空白,尽管空白一直让我怀恨在心,但一直没有点燃我继续写作的导火索,我的诗心难以为继。
直到飞翔的经典——《新世纪诗典》在我国文化中心城市长安点燃圣火。在每日一读作用下,我开始了“手机工地散记”写作,我内心非常激动,这种激动就像秦巴子老师博客上的“长安诗人出征图”之于我,这种激动就像王有尾的“离诗出走”之于我!让我确信我有一颗爱诗之心,让我确信我找到了诗歌“长征”的前沿征地。以此而立志我四年内努力登上《新世纪诗典》。
二、
2011年7月25日,我的好友“小吴”因车祸去世,此事让我的内心变的苍凉、迷茫、孤独。一个与自己几乎“一样”的人的离世,让我如彩排般目睹了我的离世,这种苍凉来自他死的“悄无声息”,这种迷惘来自“今日的工作”与明日的晚餐到底有没有关系;这种孤独来自他的离去让“我的灵魂/再也不能还家”而客死他乡。我在医院的走廊上,几乎面带狰狞的“笑容”在QQ空间用手机写下了《我的朋友小吴》。
2012年过完春节回到新疆,因鬼石的烟瘾太大,“抽上了”新诗典。我决定做尝试性投稿,怀着石沉大海的预感,因为我在新诗典读到的诗,让我惊叹、赞叹,甚至激动,我一直怀着“不服不行”的敬佩在阅读,因此而一直怀疑自己诗歌的“档次”和投稿的信心。2012年3月20日,当新诗典成为“南煜日”时,“五点半诗群”一片欢呼,我急忙打开新诗典面对《我的朋友小吴》时,我的眼泪流了出来,不是《我的朋友小吴》登上了新诗典,不是我最初的立志得以实现。而是伊沙老师在我一堆稿件中找出了这首曾让我流泪并改变了我人生“动向”的作品,是他发现了我灵魂真空体验的那个下午。
三、
1、
2、
3、
4、
5、
在《新世纪诗典》第一季即将付梓印刷前,以此肺腑之言为贺,并期待纸本到收藏阅读并附赠老爹,让父子俩在黄土高原上的低端交流转向高端。最后:谢谢伊沙老师,谢谢诗人们的好诗,谢谢鬼石这个月亮般不老的红娘。并预祝新诗典第一季以其金精的品质最大程度进入广大诗人及诗民们的视野,让我们为诗歌的辉煌举起双手(不是投降,你懂的)。
——南煜
201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