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答西外《文苑》报的几个问题

(2012-04-30 00:18:11)
标签:

文化

 

回答西外《文苑》报的几个问题

 

 

1、 您曾经说,随着“诗江湖”等著名诗歌论坛的关闭,新世纪诗歌逐渐由论坛时代转向微博时代。这是您接受网易读书频道的邀请通过微博开设诗点评专栏新世纪诗典的原因吗?

 

伊沙:原因之一吧。当时接受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太多,凭直觉觉得这是一件对诗而言的好事,就接受了。从欧亚打来电话到《新诗典》开栏不到一周时间。

 

2、网易新世纪诗典于2011年4月5日开设。回首这一年,您觉得这个诗歌推荐、点评栏目是否达到了初衷——扩大了当代诗歌的影响力?

 

伊沙:我认为是达到了。我做事的风格是事先不会太过乐观,目标也不会定得太高,所以对自己做的事满意的时候多。微博荐诗,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摸过来了。试想没有《新诗典》,从诗歌论坛基本消亡到以微博重新搭建平台,恐怕会有一段现场的真空期。但事实上,它没有出现,因为《新诗典》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不小不低的平台,到目前为止还是惟一——不是只有我一人在做这种尝试,只是别人失败了,没有做起来。

 

 

 

 

 

 

3、我们看到您在新世纪诗典上推荐的诗人大多是2000年以来的当代诗人,您是怎样看待这些中国当代诗歌的?

 

伊沙:准确地说应该是:2000年以来当代诗人创作的佳作——它们是这个时段中国诗人创作的优秀作品的精选展示,也是中国新诗走向百年的最高成果的集中体现,想要了解当前的新诗创作,这无疑是最具含金量的一个窗口。

 

4、从您十四年前在西安《文友》杂志上开设世纪诗典栏目,到去年在网易微博上开设新世纪诗典,并举办新世纪诗典系列朗诵会,从纸质媒体到电子媒体、现场交流,您对此有什么感受?

 

伊沙:世界在改变,时代在前进——只有与时俱进,诗歌才能找到生存下去的空间。但也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对诗歌的热爱、敬畏,诗歌艺术的至高原则以及毫不含糊的专业精神——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改变的一切才有价值。

 

 

5、新世纪诗典系列朗诵会首届是北京诗会,第二届是广州诗会,第三届则将在西安举行,而您也自称为长安诗人伊沙,请问您对西安的感情是怎样的?

 

伊沙:我的家庭、我的亲人、我的职业都在西安,它是我现实中的故乡,长安则是我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背景,我今年已经46岁了,可以肯定地说,今生我不会离开此地——这是金不换的长安!

 

 

6、新世纪诗典诗歌朗诵会将诗歌从网络上搬到现实生活中,您认为朗诵是一种很好的诗歌传播方式吗?它会扩大网易新世纪诗典的影响力吗?

 

伊沙:是的。据我所知,国外也是这样:买诗集的人没有听朗诵会的人多。当我看到《新诗典》在广州、北京举办的两场朗诵会的全程视频已在网上发布出来并被大家热转,可以更加肯定这一点,总之新的传播形式已经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7、 您把第三届新世纪诗典诗歌朗诵会放在本校举行,那么,您对此次盛会有什么期望?

 

伊沙:这不是我个人所能决定的,而是网易读书频道和我们西外中文学院共同商议的结果。我期望并且相信它会成为我校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而载入校史。因为已经有了前两场的经验,我可以肯定地说:对所有届时到场的同学来说:这将是一个永生难忘的美好下午——我相信从在场的同学中一定会有未来的诗人诞生!届时,将会有几位校友诗人光临现场登台朗诵,这种近距离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外的诗歌传统正在形成,我希望假以时日,人们提及西外会说:这里出诗人。

 

 

8、您认为网易新世纪诗典应当怎样发展下去?继续走网上讨论当代诗歌、网下开展诗歌交流研讨会、出版图书这种形式?

 

伊沙:一首接一首,最好一天都不中断的每日推荐是最重要的——离开这个一切都虚了,已经尝试过的成功经验应该延续下去,但还应该不断想出新点子,一件事情要长盛不衰,一定要不断加入新鲜的元素。从目前势头来看,《新诗典》的前途应该是光明的。我们就从这场“我在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新世纪诗典》长安诗会”做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