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告“兄弟”
(2010-12-18 23:52:26)
标签:
转载 |
告“兄弟”
今天,接到“‘先锋诗歌二十年’‘论坛’”主办方某工作人员通知,要本人尽快送去照片,说是届时用于“论坛”背景图。作为诗歌界一份子,对佛山官方媒体能够对中国诗歌多投些关注的眼光,深感欣慰,甚至产生了一种“德不孤,必有邻”的兴奋感,而这种兴奋感瞬间消失,换之而来的是失望、愤怒甚至觉得耻辱。
说来话有点长,本次“论坛”在筹划之初,官方媒体中个别“领导”也曾是本人的“兄弟”,其时对方曾让本人帮忙找些赞助。既为“兄弟”,又谋诗歌,虽然力有不逮,本人却并未推辞,多方找朋友帮忙,虽然未能做出贡献,也算尽了心意。当事情有大进展之后,主办方交出了一份名单,我发现那是一张羊皮(不是羊头),而名字大都是守门官,而诸如杨克、伊沙、老德、杨黎、沈浩波、花枪等真正的先锋诗人却人影未见。因此,本人极力推荐伊沙等几位诗人一定要请。瞎眼的人都知道,诸如伊沙,作为过去二十年(包括现在)中国诗歌的先锋符号,绕谁都不能绕开伊沙;又如杨克,不管是从广东本土诗人的代表性而言,还是以中国诗歌“民间立场”的推动和实践方面而言,排斥谁也不能排斥杨克。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活跃在中国诗歌前沿的诗人,绝大部分都是从杨克的《中国新诗年鉴》走出来的。令人遗憾的是,主办方称担心伊沙会“闹事”,要求我保证伊沙要来也必须“不闹事”!在这样的“超级待遇”前提下,我仍然控制住心里的愤怒。虽说所谓的“兄弟”在某些人眼中只不过是利益关系的代名词而已,但多年“称兄道弟”,没有真情实感也有称谓上的惯性,我实在不愿揭开那层皮。而今天,在接到通知之后,信口问及伊沙等是否来参加了?工作人员称好像没有。我再次打电话问“兄弟”,“兄弟”称要当面向我解释,我拒绝接受解释。“兄弟”说希望不要影响我们之间的……,我说:“已影响”——“我拒绝参加”!皮必须彻底撕掉,再留徒增羞辱而已。为什么?做诗歌事,至少要守住起码的良知;说兄弟情,至少要顾及彼此的感受。欺世道名,虚情假义,留之何益?道不同不相为谋——
再其后,主办方工作人员再次打来电话,称虽然他们是主办方,但参与人员好像还要多方“合议”云云的语焉不详。又说我们如此熟,还不如那么远的伊沙……
够了!再听下去再受羞辱,再说下去又犯胃病——一个老滑的势利小人,一个平庸而外行的主办方,一群沽名钓誉的参与者。你们“胜利”去吧!
在此,谨向赶路编委(版主)及诗友声明如下:凡赶路编委(版主)参加本次“锋会”的,请在参加前一小时自行辞去赶路编委(版主),凡诗友参加本次“锋会”期间,恕本人概不接待,请勿打扰。谢谢。
2010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