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柯雷教授讲伊沙
(2010-01-13 21:21:25)
今天下午2:30,在南开大学省身楼二楼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关于诗歌的讲座。论题:拒绝性的诗歌?伊沙诗作中的“音”与“意”。主讲人: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家柯雷教授。
我午饭过后去了南大,找到地方,一个人也没有,有点不好意思。我提前到了半个小时。讲台上有鲜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正播放着伊沙诗朗诵,我独自听了一会儿。然后到台下坐着,看带来的姚风诗集,打发时间。渐渐地人来了,先是几个学生,然后是台上来了几个人,做播音调试等准备工作。
我占了四个位子,在第二排正中间。我没白占,它们分别成为徐江、君儿、王彦明的座位。前面一排是南大教师。罗振亚教授、耿传明教授、乔以刚教授都来了。徐江和柯雷很熟,一见面柯雷马上就用标准的中国话叫“徐江”。
柯雷的中国话讲得很顺溜。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比那个说相声的加拿大的大山一点也不差。更让我佩服的是,他是作为一名学者用中国话在讲述中国的现象,讲解中国当代诗歌,语意表达那么准确,那些专业术语也是最新最具有实验性,不时还穿插时髦的口语,给人中国通的印象,我听着听着就乐了,他很会捕捉,很会调动气场。他讲话时最喜欢用一个动作:双臂抬起,肘关节呈90度,手指向上转一转。他说一个词,一个句子时,就会出现这个动作,用他的话来说,这个动作代表引号。很形象啊!除了这个最明显的动作外,他的长臂也爱伸,说着说着,把衣袖撸到肘关节以上。看他讲课真是有趣,中国的教授们打死了也不会这样的。
他很机智,谈诗歌就是谈诗歌技术层面的东西,绝不涉及诗歌中的深层含义,这样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敏感和不可预知的躁动。他拿出了伊沙三首诗歌,结结巴巴、下雪天、到某部队讲座(不好意思,不记得后两个诗的题目),他只讲它们的音,以及表面的“意”,不做深层研究,不做和政治、社会、人文等发生直接关系的联想。这三首在我们看来都有相当多的中国问题含在其中,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不能不知道。这是伊沙诗歌面向现实的最典型的最不妥协的个性特色。你说玩世不恭,你说戏剧性,你说愤世嫉俗,都可以。如果说诗歌在当下还要不要有担当,那么伊沙诗歌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4点过后,柯雷把他要讲的四点都讲完。
接下来就是互动。由下面的人提问,柯雷作答。我听了很多人的提问,感觉他们对现代诗太不了解了。所以只当笑耳。
柯雷教授讲座
讲座论题
乔以刚教授讲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