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封信

(2009-10-29 23:59:33)
标签:

文化

从写作内部说《蝴蝶》
——致沈浩波的一封信


浩波:
你在10月16日致我的信中写道:“最近两个月一直在写《蝴蝶》第三辑,一共是三节,我本来指望9月能写完,前两节写得很顺利,第三节也就是收官怎么都写不出来,反思一下还是阅历不够,很难有特别重的结尾,但结尾如果不够重,又压不住整首诗,因为前面很重了已经。所以最近两个月很被此事困扰,诗江湖上也懒得发言,不解决自己的写作问题,就很难打起精神来看别人的东西。麻烦。”
这段话被我在第一时间摘出来贴到了诗江湖上,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下久未在网上露面的你在干什么,一个真正的诗人在想什么。前几天,老秦(巴子)过生日,西安几个朋友聚了一下,席间我们还谈到你在为《蝴蝶》冲刺……
昨天上了一上午课,午后回到家,上网看到你已经完成了,感觉为你松了口气似的。由于很困,便没有点开看。睡了一个挺长的午觉,从下午到晚上,在电脑前继续修改我这个月的诗,利用中间几次休息的时间,读了《蝴蝶》第三辑,感觉很好!今天起得颇早,将自己的诗最终改定发到网上,又从《蝴蝶》的第一辑读到了第三辑——也就是一口气将全诗读完。读完一首好诗自然想说点什么,刚好你10月16日的那封来信我还没回,我就给你回封信吧。
从你的信说起。估计你关心的还是结尾够不够重的问题,能不能压住整首诗。我就谈谈我读后的感觉:好像没有遇到你说的这一问题,那也就是没问题,甚至于没有感到有一个明显的结尾,也就说明你做得很自然不刻意。我想说,你完成了《蝴蝶》,这是最重要的!路遥有句话说得好:“也许它不好,但完成了就是好的!”——我现在比他多写了两部,知道这话的分量!更何况它是好的!你完成了一部好的大诗!
我为什么强调“完成”?我知你前两辑写得也倍儿苦,有一次在谈到一个可能的出版机会时,我说你没有第三辑也可以,前两辑已经足够,你想说的话似已说尽。今天我读后发现,第三辑不可缺少,因为这只蝴蝶还要飞起来,还要飞向天空,看看山川、大地、众生……蝴蝶不能不飞,完成太重要了。
我看到网上有朋友已经在评价那一辑更好的问题,面对一首完整的长诗我拒绝这样的比较,但我可以提醒朋友:你在第二辑中所表现出的追问与雄辩的能力是你最大的长处,超人一筹的地方。有什么办法呢?你就是这么个人嘛!
我想说:《蝴蝶》是一首在立意上就不同凡响的作品,中国人没有日常的宗教生活,缺乏自我反省与拷问的意识,诗人更是自恋动物,敢于对自己下刀子的几乎没有——从过去的短诗中看,你是敢的,此次将这样的意识凝聚起来变成一个大东西。尽管我认为这样的自剖还不够彻底,但也考虑到如果那样的话,血乎拉拉倒是痛快了,但也会流于一根筋姿态化,失之于平衡,所以现在这种“由内及外”的思路是对的。
解决了立意,长诗最大的难题便是结构了——《蝴蝶》为什么“孕期”长并且“难产”呢?我想主要是因为你选择更有难度的形而上的结构形式——就是在思想中出结构。包括你我在内的口语一脉的诗人,已经在9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写作中为长诗找到了几种卓然有效的结构形式:譬如“散点集成式”,譬如“火车车厢式”,有效归有效,也确实出了些不错的作品,但毕竟还是难度较低的,它难以克服的缺点是整体性不强,握不成一个拳头。你没有采取这种驾轻就熟的结构形式,铤而走险地选择了形而上的结构,是不怕失败敢于向自己挑战的选择,自然写起来便很苦,我也注意到,你在第一辑(也就是整首长诗的局部)用的是同一主题下的“散点集成式”,让自己以往的积累并不白费,真的是聪明的干法,巧取豪夺。
最后是语言,长诗就是“集大成”,起码是集个人之大成,你利用《蝴蝶》开了一场个人语言的博览会,将你在此十年之间语言上精研过的各种套路招式融为一炉地端了出来。我估计把你当作“下半身”符号的那路“评论家”看了会大跌眼镜立马傻掉:这还是沈浩波吗?熟悉你创作历程的朋友又会觉得这是一种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互相见证:这十年间,我们在电话里、见面时、网上交流中,无数次提到的一个将口语拓展、扩张、改造的问题,即有选择地吸纳意象诗、抒情诗语言上的特长,用我的话说是“用口语吃掉它们”,吃掉再消化掉,这也牵扯到我们也多次讨论过的“后现代之后”对以往各种主义的重新激活的文化背景。我以为《蝴蝶》在语言上体现的正是这种尝试和探索的成果,它吸纳了很多抒情诗的语式、意象诗的技巧,但又在主体上保持着口语的鲜活性与流动性……与此相应的便是口语诗人所特有的对生活细节的洞察力和对现实质感的表现力。
这一下,齐活儿!说实话,我在分析《蝴蝶》的时候想到了以往长诗(尤其是新世纪以前)悲壮探索但却几无成效的原因,便是在如上三大环节上出了大问题!举重台上三盏指示灯,红上两盏就算失败,《蝴蝶》这一举你是三盏全白,大获成功!
你是否记得:年初我在佛山会议上发言说:新世纪十年现代汉诗最大的成就标志是长诗的成熟。当时已把《蝴蝶》算在内了,现在它飞了起来,让我的说法显得更有证据。时间真是个厉害的玩艺,这十年膝下犹虚者又在蝇营狗苟抢占山头了(这情景多像十年前的知识分子那一堆),你在此时放飞了蝴蝶!这十年,你诗内诗外的人生都堪称辉煌,不需要别人帮你总结。
杰作、经典一类的话,有人喊,我就不喊了。我只从诗内从写作的角度上强调一点:《蝴蝶》是一首真正的长诗(而非以组诗冒充的长诗),是一只真正攥紧了的诗歌的拳头!它既是新世纪十年现代汉诗的一大成果,又会对今后十年的诗歌写作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是现在就可以预见到的,它会很快成为你最大的名作,这也是可以预见到的!
轻盈的蝴蝶,凝重地飞翔。
“等待戈多”咖啡馆,你没有等到戈多,但等到这只蝴蝶!那一天你该喝一杯,将咖啡换成酒,自醉一场,如果忘了现在可以补上。
十年已去,继续长征!
伊沙
2009、10、29于西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