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伊沙:“都是翻译惹的祸”(图) |
http://hsb.huash.com |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
因身陷“冒名参加荷兰国际诗歌节”事件而受到媒体关注的我省诗人伊沙,昨日上午接受记者专访时称:“我心里没鬼,我不怕,但是带给我家人压力太大了,我得说话。” 诗歌节不会搞错受邀人 近日有媒体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著名诗人伊沙“涉嫌在外国人不了解中国诗歌界内情的情况下,冒充国内著名诗歌杂志《非非》主编身份参加国际诗歌节”,伊沙昨日拿出了国际诗歌节发的邀请函证明。 荷兰国际诗歌节是国际顶级诗歌盛会,相当于电影界的戛纳电影节,从1970年至今已经举办了37届,从1984年开始邀请中国诗人,著名诗人北岛、杨炼、多多都曾受邀参加,可以说,受邀参加荷兰国际诗歌节并朗诵诗歌是全球诗人眼中的至高荣誉。 伊沙介绍,目前中国受邀参加此项国际诗歌盛会的诗人不超过20位,而且诗歌节组委会在每年要提前很长时间准备,选择受邀嘉宾,并且要经过专业调研,国际著名汉学家都参与其中,因此说“外国人不了解中国诗歌冒名参加”不可能。 另外,在组委会先后发给伊沙的两封邀请函中,附带了一位汉学家翻译伊沙诗歌的过程。 “这是一个很高规格的诗歌节,组委会是因为诗歌才邀请嘉宾,而不是因为某刊物。”伊沙说。 从中文再翻译到中文错了 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国际诗歌节网站上对伊沙的介绍,网站用英文介绍伊沙曾经编辑(edited)过《NOT-NOT》这本诗歌刊物,因为edit在英文中有编辑、主编两重意思,因此网友质疑伊沙冒名为《NOT-NOT》主编,即中国诗歌刊物《非非》主编。 伊沙介绍,他曾经担任过《文友》杂志的主编,至于网友质疑的《非非》,他曾经在1993年担任过编委,但编委并不参与编辑工作,《非非》只是一本民间的诗歌交流资料,并不是正规出版物,而且其杂志上刊登的英文译名是《FEIFEI》或者《NO-NO》,所以,《NOT-NOT》未必是指《非非》。《非非》主编周伦佑也称伊沙没有参与过编辑工作。 “这是一个从中文到中文的翻译过程,我给组委会的资料中写了我曾担任《文友》主编、《非非》编委,因此,译者要先把这段中文翻译为荷兰文,而后,再由其他译者翻译为英文,而网友又从诗歌节英文网站翻译成中文。”伊沙说:“荷兰文里,edit的意思就是编辑,而到英文里,edit有了主编的意思,翻译成中文,我就成了主编。” 他猜测,是因为荷兰译者不懂编委和编辑的区别,因此导致了荷兰文中他编辑了《NIET-NIET》(荷兰文),后来被英文译者翻译为他编辑 (主编)了《NOT-NOT》。 本报记者 狄蕊红 |
|||
来源:http://hsb.huash.com/gb/tplimg/news_hsb_2007_ehsb.jpg |
|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④ 所有图片可登录华商图片网(www.huashphoto.com)查询,图片供稿及购买请致电029-86519833。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 版权及其他:029-86519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