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诗人伊沙:
我与诗结婚 与小说同居
|
来源:齐鲁晚报
|
http://old.qlwb.com.cn/SystemSorse/InfoImage/2007-07-07/a151.jpg 伊沙诗人伊沙日前推出了自己的长篇小说《中国往事》,记者7月6日电话采访了身在西安的伊沙。 论小说: 小说就是“半真半假” 记者:《中国往事》的主人公索索很像你,喜欢调侃讽刺,稍带痞子气,总是一种勇敢无畏的姿态,能说这本书是你的自传吗? 伊沙:《中国往事》是一部小说,而不是自传和回忆录;《中国往事》是一部带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 书中的索索肯定不能等同于我,但肯定是以我为主要原型而塑造出的人物。至于故事嘛,自然是有真有假,真假参半,其实,“半真半假”就是我对小说的感悟和理解,“造假”的一半是为了更逼真! 记者:小说中的语言很有你诗歌的特色,非常犀利,非常具有“诗歌气质”。 伊沙:我从2003年开始“大长篇小说写作计划”,写作的顺序是:《迷乱》《狂欢》《中国往事》。《迷乱》《狂欢》先后出版,现在《中国往事》又出了。我的前两部小说都是用第三人称叙述来写的,到这部《中国往事》采用了更为顺手的第一人称,这第一人称一用,个人的语言风格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我本来就是诗人嘛,所以小说中的语言有点像你说的“诗歌气质”,这很正常。 谈诗歌: 与诗结婚与小说同居 记者:作为知名诗人,能否评价一下中国当代诗歌的现状? 伊沙:我刚从被称为“世界诗歌窗口”的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回来,我记得诗歌节闭幕后的第二天,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对同时受邀的女诗人叶觅觅说,我回去之后还要接着参加北京和天津的两场朗诵会,恕我直言,我觉得那两场朗诵会诗人的平均水平要高于本届鹿特丹诗歌节受邀诗人的平均水平。我想,这就是中国当代诗歌的真实现状!当然,我指的是它的先锋部队和顶尖诗人,平庸的玩意儿在哪里都有,但不能作为依据。 记者: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最近多次发出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论调,你怎么看? 伊沙:说的是事实,说得有道理。但我想指明的是,顾彬夸赞的那几个中国诗人也不怎么样。至于顾彬本人我见过,我感觉他就是一个专爱跟“垃圾”打交道的人! 记者:以后你还会写诗吗?还是转行写小说? 伊沙:当然会写诗,我永远会写诗。如果小说的写作会影响到我的诗,我会立马停掉,再也不写。我跟诗是结婚,跟小说是同居! 说王朔: 此人已疯不值一谈 记者:有些作家是靠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而迅速走红的,你是否有将自己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想法? 伊沙:至少我自己不会主动而为,遇到机会当然也不拒绝——这事儿跟我的写作关系不大。 记者:王朔过去曾经和你是朋友,但自去年复出以来他有很多言行似乎很出格,最近又在攻击各个城市,也包括西安,你怎么看他的行为?怎样评价他这个人? 伊沙:此人已疯,不值一谈。如今,疯上个把人是正常的。他装疯卖傻目标却很明确,快来买我的臭书呀!疯得聪明啊! 记者:现在还有其他写作计划吗? 伊沙:“大长篇计划”进行到第四部,是写一个歌星的成长和毁灭。日常化的诗歌写作一如既往地进行着。 |
前一篇:来自《西安晚报》
后一篇:《鹿特丹日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