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败之日
伊沙
我心仪的球队败于激情的丧失,不是他们没有激情,而是他们的激情永远都需要仰仗对手的激发。怪只怪克罗地亚人领先得太晚,于是他们的激情被激发得有点迟,还有那葫芦僧乱断葫芦案的鬼裁判。如果不是内斯塔因伤下场,换上的马特拉齐使世界上最完美的一条后卫线大降成色,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这场失败——更也许,是这支球队又不自觉地走入了他们命运的惯常轨迹,失败带来的出线的艰难往往吹响这支球队后来的福音!意大利人似乎永远都喜欢跌跌撞撞的姿态,他们习惯于从逆境中开始。
奏国歌时我看到一组肉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像站成一排,日本少女为此发出了性亢奋时才有的那种尖叫——但这不是我一个爷们儿喜欢他们的理由;作为一个写诗的,我也能够从他们三条线之间的串联中感受到但丁《神曲》的结构——但这也不是我最终爱戴他们的理由。很久以来,这支队伍总让我想起某位不屈不挠的拳击手,具有超强的抗击打力,我不爱他们防守反击的传统哲学,我只爱这无与伦比的抗击打力!
命定属于我的球队败于实力的不济,他们确实没有实力,而且没有任何见识,进军世界杯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取得了到世界足球的大讲堂里来听课的资格,面对足球这门学问,他们不过是小学生:卡洛斯老师给他们示范禁区前沿任意球的踢法,那道美丽的弧线将深深地划在了我们的教科书里;学生们过去只听说过里瓦老师的传球厉害,不知他门前包抄抢点竟也是如此厉害!大罗老师禁区里的快速过人,咱听说过,没见过,这回算是见识了,人家还顺势给咱们上了一堂德育课:个人的金靴奖固然重要,还是队里的安排更为重要,把自己创造的点球让给了小罗老师来罚,小罗老师也就毫不客气第表演了一把巴西式的骗过门将的点球巧射法。或许是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某一种得分手段的印象,大罗老师又从球门的另一个方向上示范了一下门前包抄抢点……
下课了,一节高质量的足球课圆满结束。也许值得高兴的是作为学生的我们曾有一次击中老师的门柱的经历,击中巴西老师的门柱就是击中世界杯的门柱啊!也许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并不下一场能不能够打开土耳其的球门,而是今后漫长的时间里对于这重要一课的态度!
双败之日,咀嚼失败的滋味岂止是二两黄连可以道尽的——没有这种体味,哪里还叫世界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