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入式广告

(2006-04-07 21:23:30)
分类: 职业随想

今天石安收到央视市场研究机构(CTR)发过来的电子简报,其中有一篇是关于植入式广告的,原来还不是很了解植入式广告,上周去听了CTR的媒介公开课,在课堂上听CTR市场总监强调植入式广告的重要性,相信一个有影响的机构作出的预测自有其道理,今天便抽些时间在网上对它作了进一步的了解,才恍然其实自己每天都在接触这种广告形式甚至在运用这种广告形式。

植入式广告其实不是什么新兴事物,CTR的说法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视(电影)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人物、故事情节等方法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有些忽悠的感觉,不过基本可以理解。植入式广告作为营销方式在一百年前已经存在于媒体尤其是电影中了。象美国电影007系列中007的宝马座驾和欧米加手表融入到电影中就属于典型的一例。说白了,就是让广告别显得过于广告化,比如冯小刚的作品《编辑部的故事》中编辑部墙壁上贴着的某矿泉壶的广告画,算是比较简单的植入广告形式,后来的《大腕》中葬礼现场的那些广告也是其中一种,可以说做得更巧妙和大胆了一些,这些是电影或电视的,也是历史比较悠久的植入式广告形式。现在的植入式广告早已经不局限于电影和电视了,最典型的例子如春节晚会的冠名、赞助或者某某企业发来贺电之类的,算是在晚会中植入广告,而去年在全国风行一时的超级女声节目则更具有纯企业或者说纯市场行为的特征,蒙牛在海选现场广告牌、背景电子屏等出现“蒙牛LOGO以及评委席上的蒙牛产品特写等等,都展示了植入式广告的独特魅力。

简单归纳一下植入式广告存在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在广告主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的广告。如在拍电影或电视过程出于剧情需要,用某一或者某些品牌的产品作道具,以增强节目情景和情节的真实性。

第二种:制作方和广告主双方事先安排好,但并不涉及现金交易的。还是出于满足情节或者演员个性表现的需要,用一些特定的产品如牛仔的越野车、啤酒之类的,而恰好有企业企业追求品牌影响,如果定位符合,双方就可能达成合作。随着这些道具在情节发展过程的经常出现,受众会不知不觉记住这个品牌,达到好的宣传效果。

第三种:和前两类相比有更强烈的计划性和商业性色彩,由专业的经纪公司或者中介公司来操作整个过程,做得更专业、更市场化,而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发展成“植入式营销”的专业学问了。

好的植入式广告需要越来越高的技巧,必须做到让情节中推广的品牌既能在特定的场景中显现,又不会喧宾夺主成为场景的中心或者让受众觉得牵强和受到强迫,要尽量做到让品牌和电影、电视情节浑然一体这是和传统广告形式最大的区别所在――如果说我们通常在说的软性文章是针对平面媒体的软广告,那么植入式广告是影视领域的软广告。

广告无所不在,石安所在的行业相关的如手机、手机游戏也都开始有了类似的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进入的领域会越来越广,触角会伸得越来越长,相信在其他领域如会议(包括晚会)、流行歌曲、图书等都会出现植入式广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