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安
石安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61
  • 关注人气:8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昌新的油画印象

(2006-02-19 09:13:34)
标签:

石安

周昌新

油画

分类: 读书札记

位于公主坟外的北京豪轩商务会馆四楼的一个小房间里――我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幅散发着特有的油彩气息、跳跃着艺术生命灵动和激情的油画作品。我的画家朋友――周昌新把他年轻而充斥理想性灵的作品在狭小的办公桌上辅陈开来。我带着看似chat式的欣赏态度徜徉其间,试图用轻松而审慎的眼光去把握他的艺术特质表述并深入解读其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每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都曾经也应当经历过凤凰涅槃式的艺术炼狱。周作为中国九十年代新崛起的青年重彩油画家,在艺术道路上走过一段艰辛而执著的求索历程。中央工艺美院严格的正规训练和他本人主观意识上的刻苦勤奋,使学生时期的周便在全国美展中崭露头角,一系列的获奖为他赢得了炫目的荣誉,成为美术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从获奖作品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时期周的工笔重彩画中所表现出清朗明丽的艺术风格已具雏形,只是笔触与线条的把握还略显稚嫩,有意无意地通过一些稍感造作的线条掩盖其表现力度上的某些不足――注重线条的运用使得我们常常会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绘画方式的某种延伸。但令人兴奋的是,周并未拘泥于这种特定画风的形成与成熟,而是努力在随后的作品中表现其多变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多样的风格透出周在艺术上不羁的敏感与悸动,虽然这种多样里带着点游移不定、欲止还行的情愫。

 

周的确曾经在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先生的富于艺术装饰性的滇南重彩画风里孜孜以求过,在探寻反映清新自然的滇南少数民族风情、既神秘又亲切近人的线条交错与艳丽丰富的色块关系中逡巡,这在其早期的作品中不难察觉。到“金华画展“时期的作品,他的线条表现更趋成熟,色彩与线条运用变得更加明快和洒脱,少了矫饰造作的痕迹,已能纯熟地通过流畅而纵横交错如谜样的二维线条去表现精彩的三维空间世界,漂亮的线条轮廓使得画面的装饰效果更加迷人。但在这些作品中仍然很难找到西方现代美术的远近透视、明暗关系等理论构架的痕迹,纯粹通过中国式传统的线条去表现画家自由而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情感世界,通过这种刚柔相济的线条与明快的色彩甚至掺点江南小景式的美去反映云南一带少数民族艳丽的服饰、清新自然的人文风景以及美丽明秀的苗家少女形象是恰当准确的――而从画风上言,仍然深深烙印着丁氏的痕迹。

 

但周昌新还是终于放弃了这种绘画风格而毅然在艺术上寻找另一番天地――他并不因年轻而缺乏勇气。毕竟这种画风与丁绍光画风的相似之处实在太多了、太近了,以致于很难轻松地认为两者之间有多少不同――当它们来自同一艺术本源时,便会使得欣赏的心情陡然变得沉重与阴郁,我想这对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来说都是不幸的事:丁绍光作为中国旅美著名画家之一,其艺术成就及画坛影响力注定了周若不另辟蹊径,则只能在丁的蔽日光环中食得一杯羹,这无疑是尴尬和悲哀的。因而,周毅然放弃了已游刃自如的工笔重彩画,开始了艰难而充满挑战的艺术突围,开始了破茧而出的灵魂挣脱。

 

于是在周展示的近作前,我感觉到一种不安的灵魂在画面上悸动,耀眼的油彩重重地喷涂在画布上,精灵般的笔触强而有力地跃动,涌动的才思在笔底不驯地游走。画面效果的表现变得更加直接朴实,不再拘泥于意识底原有线条的走向与粗细变化,开始向呈示人之本源的原始、粗犷、朴素之风迈进,不再单纯追求线条的装饰性表现与精细的色块平涂效果。立于这些作品前,诸多近代西方美术大师的身影不时地从作品后面浮现出来。我仿佛看到了高更、塞尚孤傲而偏执的眼神,闪过凡高、毕加索纵横恣意地挥舞手中画笔的情形:作品中已消失了江南水乡式的工细秀美,粗犷奔放的笔触、热烈大胆的色块表现开始充斥画面;没有了小家碧玉式的婀娜之姿,洋溢的是原始野性的自然之美。干涩的中号油画笔在画布上飞速擦出如飞白状刚峻有力的线条,线条的交错具有了独立地描绘对象内在价值的含义,粗调后的油彩被画家错落地大面积填充在线条之间,隐隐地表现出些倔强的不协调,大号油画笔甚至调色刀飞舞着把厚厚的色块层层涂抹在背景之上,使得背景在视觉上表现出无可名状的细碎甚至有点杂乱的丰富性。画家的内在情感通过厚厚的色层向画布外喷涌过来,一种我称之为“暗示性情感” 的东西正若隐若现地弥散于画布的油墨特有的香味里。这时,我脑海中闪现一个在中国艺术欣赏中耳熟能详的词――意境之美。意境同样也可以在油画中表现的,因为意境是一种想象美,因而只要是能让人产生联想并由此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愉悦感或者说美的享受的作品,就应认为这样的作品具有其特定的意境美的。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通过线条、水墨浓淡、画面虚实对比进行横向的、平面游移式的意境表现不同的是,油画的意境之美更多地通过色块的层次与色彩之间的丰富关系来表现,是纵向的,由外及里的,我们必须深入到层层色面中去探寻画家真正的灵魂与情感世界,正因为如此,使得油画的意境表现显得深沉而隐晦,油画的意境表现方法从某种角度可称之为――“深层暗示性”。通过不同色块界面去发现画家情绪变化,甚至通过深入到被履盖的色块中去了解画家作画时的情绪波动和隐藏的深层思想。我想周此时正通过这种暗示性的意境表现其内心紧张不安而不羁不驯的执蓍的艺术灵魂。

 

周其实还很年轻。他正走着他自以为合理而充满挑战的艺术之路,理性地思辨着艺术生命的真正意义,直面超越与扼杀残酷的决择,体味着亢奋与凄惶无情的交织。我默默地祝福他幸运和成功!

 

--本文刊载于《江苏画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忆刘湘柏老师
后一篇:读信断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