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安
石安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71
  • 关注人气:8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王守桢老师

(2006-02-19 09:09:56)
标签:

石安

王守桢

篆刻

分类: 读书札记

    我的书桌案头上摆放着一个精致的印盒,印盒中放着的是一对龙凤钮青田石章,一颗印上刻有阳文“廖建年”三字印,另一颗印上刻着阴文“石安书画”四字印,边款“已卯元日王守桢刻于海涵斋”文字分别刻于两颗印章之上,与印石上的龙头凤首的雕钮形成和谐的呼应。印文  以单刀直入法刻就,用刀干净利落,走笔酣畅淋漓――这两方印是我的老师王守桢先生刻赠。

    王师退休前为厦门大学考古历史博物馆教授,在书法篆刻方面也深有造诣。很早时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员,是我国已故书画大师钱君匋先生的弟子。我和王师认识缘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许锡昌教授的介绍。退休前,许老师是王师的同事挚友,两人同在厦大教书,皆耿直而不媚俗,曾因种种历难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那时我因与一画家好友同为许师的孩子报考美术学院作辅导而得相识,许师一家对我视如亲人,从而得以与王师相识。记得六七年前,与王师认识一段时间后,在一个夏天的午后,我由许老师领着,在轮渡边的华联商厦里买了几包饼干、两盒补品礼盒,乘着渡船,过鹭江海峡,到“琴岛”鼓浪屿王守桢老师家,前去行拜师礼,正式跟随王师学习书法篆刻。

    那时每次到王老师家,我便会带上几幅新创作的书法作品或者几方新印蜕去请王师指点,王师总是认真地展看我带去的新作,仔细评点着我的作品,客观而严肃地指出作品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并认真地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在评点之余,王师也常常和我谈起当今书画界的诸多奇闻逸事,他总是语言平淡地提起他自己几十年来的从艺历程,却可使我深深体会其艺术人生的个中艰辛,他也常常将从钱君匋先生学艺的经历来勉励后学。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并不愿意完全跟随王师自己的印风,也常常忍不住想炫耀刀法技巧什么的,记得我有段时间喜爱玩弄刀法技巧,用作写意画和现代书法的感觉来治印,以狂野怪异的印面效果为得意事。王师便中肯而委婉地提出了批评,他并不直接告诉我对与错,而是讲起几个书法界的故事,讲述书界中人的显赫与衰没的事情,其拳拳苦心我自然明白在心。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曾经为两个山东画家刻过这样风格的印章外,后来再也没有在正式场合里刻过此类印风的印了。当然,偶尔手痒也会躲在家里刻一两个玩,但都已经不上台面了。

    在王师家中闲坐时,也常会有人登门来访。有书法界同道前来喝茶小坐的,也有捧着古董前来请王师鉴定的,还有书协的同龄人带着书作印谱前来请王师指点的。。。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与他们一起品茗评艺,回想起来,的确是很惬意的事。

    可惜后来由于工作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自己花在书法治印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去王师家的次数也越来越稀疏了,王师有时打电话过来问起,我总觉得很愧对老师的殷切期望。后来自己迁来上海了,与他的联系就更少了。现在每当从印盒中取出这两方印时,就会想起王师曾经给我的谆谆教导及寄以厚望的目光。时光荏冉,辗转流年,回想起从王师学艺的那段时光,便不胜唏嘘。问自己,何时有闲,回乡去,重见恩师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忆马登谦老师
后一篇:忆刘湘柏老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