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甲骨文之旅
标签:
杂谈 |
许多年前经过河南郑州市,原计划下车去考察黄河之源,沿途看到黄河干涸如小溪涧,年轻的心无法接受这个残酷事实,就放弃了原来的梦想。
许多年过去,我都不曾再去河南。那里是文明堆积的地方,如同黄河是文明发源的源头。直到我已经在山西黄河壶口仔细阅读过大风和裸岩,明白人类积累文明的过程,也在不断消耗自然。如果不懂得让自然休息,文明会成为可怕的野蛮。这样的野蛮,在今天似乎是非常文明的时代,更加明显突现出来,地球的困境已经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体验到——就像北京的风沙,危机感迎面而来是常常的事情。
文明似乎是从文字开始。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文字是甲骨文。此次河南安阳之旅,让我有机会面对一个个甲骨文,虽然所识不多,日常生活中的字,却都能够认识,而认识的发现,便是对文明始于文字的怀疑:没有文字之前是否有战争,我们还需要更多考古资料来检验,但最初的文字却似乎记录着战争的开始,与父权制度确立息息相关。
请看这个甲骨文的“父”字,真切地记录着一个人手执大棒打人或者指挥人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就是“父”,延伸的字包括一切“父”字偏旁的字群,如“教”,这个文明社会最重要的字,里面包含的便是“强制”意义。
而与女性相关的字,却与自然更加接近,如这个甲骨文的“孕”字,完全地描述着一个女人怀子于腹的真实情状,如同“母”字是女人用双乳喂奶的怀状的刻划。而“妇女”这两字,却如同我的老师孙绍振先生多年前向英语世界的朋友介绍汉字,说这两个字就是女性在父权制度下的真实写照:被绳子捆绑的人,就是“女”,再加上一个扫把,就是“妇”。
我在创办《中国女性主义》之时,记起老师所说,设计封面的时候,就把“女”字身体上的绳子解开,让人独立站着,绳子放在远方,成为道路。
在安阳看到甲骨文的奇迹,一方面为人类的不朽愿望感动,另方面为人类的矛盾撼动。最矛盾之处,在为人类祈福的宙宇,居然要用活人祭祀。看到巨大的青铜鼎,想象里面装满人的身体,供奉于天神,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仪式。
充满叛逆之心的我,总不太相信古人是太迷信上天才这样做。我宁愿相信是那些手执大棒的威权者,故意做出来的仪式,实际是残暴的政治。借故把自己的敌人和不喜欢自己统治的人,一个个送终到神的名目下。我不太喜欢美化历史,而宁肯如鲁迅的“狂人”所想,“横看竖看是吃人两字”。甲骨文的时代是一个血腥的时代,青铜的时代更是。之后的时代一直在矛盾中延伸,渴求和平安宁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直到今天。今天,和平和环保放在一起来谈,是一个平常而古老的话题,历久弥新。
历久弥新的日常生活,要求的就是和平与环保,这与古代母系采桑和陶瓷时代的生活一样,没有什么神秘主义因素。神秘主义起源于权力之争,正如我们今天常常看到的暗箱操作,一切不见阳光的人与事,都在于权力和利益偏私,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特权和利益牺牲别人的权益。这样的不文明,充满了人类寻求文明的过程,污染着人类的文明,以至于人类后代常常迷惑,我们的文明到底是什么样?能够好一些么?
正本清源的工作,也许是一切渴望生活美好的人的梦想和愿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