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奥运之美丽

标签:
杂谈 |
中国人的好客和好面子,在大型的公共活动中通常会有更集中表现。但世界上最好的大型而公共的活动,应该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遵循身体竞技和和平规则,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生存处境最公正的认识。希腊文明能够把这种认识通过身体语言传达出来,人人共识,真是非常了不起的开创。自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作为北京人,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中国人的好客和好面子也是人文之好,与奥林匹克精神融会贯通,令北京变得精神大气和环境良好。
首先当然是面子工程的建筑改造,原来那些一律千篇的平顶楼房,在街道两侧和显目地段的楼们,全部加上了不同的坡顶,刷上了不同的色彩,立时间,北京的灰蒙蒙就变成了色彩鲜明,视觉上让人舒服多了,天空也衬蓝了不少。而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设计师都来北京献艺,北京多了像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新大楼这样一些别出匠心的设计大作,更多了一些日常办公和商用却外形独特的建筑,其中有一座被我女儿和她的同学们称为“短裤”的楼,我在女儿的指点下看了也觉得忍俊不禁。城市是建筑的世界,美观大方的建筑体现了城市想象力和文明形态,至少北京的这个面子工程是很好的。而温暖迷人的鸟巢卧在绿色之中,当然是最美丽的象征了——来自南方的一名男主持人见到鸟巢突发奇想,裸体在鸟巢下的绿色中俯卧,他的裸照一时轰动网络世界,我看了,觉得很漂亮,真的,我为北京能够有这样自由、自然的美丽而欣慰。
然后就是北京的交通的改造了。自然不必说新开通的地铁带来的方便,使得许多远居的人们上下班减少了很多疲惫,单单说地铁列车的彩色,比之纽约地铁的一律纯铁色,显得人性化和温暖许多,我这个最不喜欢人群交通的人,也偶尔去坐地铁了。当我在地铁上,就会想起自己在香港和美国看到的不同地铁,为北京越来越多的色彩而高兴。北京的公共汽车据说已是全世界最便宜之一——在市内只需要四毛钱,就可以安心坐到终点。郊外也只是以元计算,非常方便。虽然在奥运会期间单双号行车管理令我自己出行也不方便,但我也借此知道,只需要压缩一半车辆,北京就可以空气清洁了。如果是这样,奥运会之后,也可以用别的方便减少市内车辆运行。交通方面很可惜的是没有借奥运会发展自行车道,如果北京实行自行车道,我一定把自己的小自行车搬下楼,代替小汽车,我相信许多人会和我一样,愿意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为城市和自己实现环保理想。目前没有自行车道令自行车出行非常不便,而自行车也因为没有自己的行道而不能更加丰富多彩。但愿奥运会之后的北京,还会有自行车环保运动。
北京的艺术区可说是奥运人文精神的最美呈现处了。
国家大剧院每天在上演世界各国最好的剧目,如果有心,真正可以体会中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努力和自觉,愿意吸纳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优秀文化,有着不尽的热情向往新东西,如同三十年来对于物质商品的热情一样。
但最能体现中国人文化创造精神的,是中国艺术家们自己开辟的艺术区:798,宋庄,崔各庄、上苑画家村,凡此,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一一开辟出来的北京僻远之地,如今已经成为令人神往,特别是外国朋友们神往的地方。
约不足十年前,这些艺术区不仅生存艰难,而且不被接受,常常有一种可能随时会被吹灭的感觉。而如今,步入798,看到的是世界各种肤色的艺术爱好者,他们出入各种艺术活动,而各种艺术活动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必得有很好选择才能不错觉总在顾此失彼!浏览车是为奥运会专设,据说期间将有六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运动员要出入艺术区,他们可能从中国艺术家手里购买价值不菲的艺术品。
我有许多画家朋友们在798和宋庄拥有画室或者工作空间。我常常出席朋友们的活动。每次面对曾经是弃物的工厂车间和田野,我就不能不对艺术表达自己的敬意。在底特律我也曾与一位美国艺术家交流,他也说他和他的艺术家团队要把被美国现代生活放弃的底特律汽车废城变成艺术生产场。
我的一位画家朋友曾对我说,艺术家永远是丛林边缘的动物,不断开辟新的家园便是他们的使命。
北京真正的新家园,就是这样在废场上新生出来的。
从北京的艺术,才可以真正体会中国三十年的巨变。
前几天我在798出席了女画家郝丽油画作品研讨会,她送给我们每一位专家朋友一幅自己的油画作品。送给我的是《爱绪》,画于2002年。许多年来,她一个人依靠画画养活自己并以画的实力获得了中外收藏家的欣赏。当我和其他专家朋友手执金色的剪刀为她的画展剪彩,我听到尼泊尔大使说,我希望我有能力买下这个画展上我喜欢的一幅画!郝丽画展名《爱之彩》,画中人物多为普通女性,但发自内心的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爱绪”正是她们动人的力量所在。
昨天我参加诗迪作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活动。诗迪从法国回来参加奥运会,把她为奥运会而作的大型画作系列《腾欢2008》献得国家博物馆收藏。她在会上发言说:把自己的画献得她日夜思念的祖国,是对奥运会最好的祝福。天水行空是诗迪画作的风格,她用鲜丽的色彩抒写大气磅薄的理想,画作华美而奔放,似乎正合奥林匹克在中国召开的气象。
好朋友伯红说她从外地回北京来“边看奥运边干活”,她在邮件中说“为我们的奥运而乐吧!”
北京这个城市,我是慢慢才接受的,我回顾思量,发现这接受过程在于她的人文在渐渐丰富和日益温馨,由是我渐渐忘记了海子曾经说过的话:北京在日益使女人们丧失美丽!
北京也许由于让我的女朋友们开始变得生动和快乐而让我感觉了她的巨变的美丽。
不久前我们去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家做客。文怀沙先生送给我他为美丽女人写的书法集《名媛颂》,年近百岁的文先生风趣地说,美是他一生的追求。最近他接受媒体采访谈奥运,他阐释人文之美真的很精粹:天行健,世界和谐生春。
(照片说明:荒林和文坛在诗迪作品前,摄影光光。)